大陸養老市場新嘗試
■ 孫百歌
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以下簡稱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於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正式施行,根據大陸保監會6月23日發佈的《中國保監會關於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凡是60周歲以上擁有房屋完全獨立產權的老年人均可參與投保,試點期間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這意味著備受關注的「以房養老」商業保險正式開閘。
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即我們之前所說的「以房養老」,是一種將住房抵押與終身養老年金保險相結合的創新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即擁有房屋完全產權的老年人,將其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佔有、使用、收益和經抵押人同意的處置權,並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老年人身故後,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產處置權,處置所得將優先用於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
反向抵押養老保險——養老方式新選擇
資料顯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家庭成員人口的減少,社會養老負擔也日益加重,大陸的社會環境客觀上具備施行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條件。
「以房養老」在國外已不再是新鮮事物,在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已推行多年,是養老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保監會此次開展試點的將是「商業保險版」的「以房養老」。根據保險公司對於投保人所抵押房產增值的處理方式不同,試點產品分為參與型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產品和非參與型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產品。
爭議焦點多 民眾尚未接受
事實上,「以房養老」仍需要跨越不少障礙。大陸的現實情況與老年人傳統習慣決定老人或子女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大陸老人認為將房子留給子孫是天性和本能,不願意把房子賣掉或交給銀行。不少老人將房產視為重要遺產,「以房養老」觀念估計短期難以改變。
在廣州市越秀區的多個社區,多位老人普遍表示,「最近總在電視上看到『以房養老』的新聞,也知道一些,但對於具體如何操作並不清楚。」有不少老人認為,有房子的老人大多家庭經濟有保障,兒女貼補一些足夠使用,哪還需要抵押房子;而且,「好不容易一輩子攢了一套房子,說什麼也不會打房子的主意。」
從房地產價值變化角度看,「以房養老」在一二線城市的可操作性要大於三四線城市,但一線城市「租房養老」的性價比明顯更高。同時,「以房養老」最大的風險來自房產估值和資產的流動性風險,而資本市場不完善限制了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以房養老」的規模。
另外,現有住宅房屋產權70年,產權未到期或到期後如何處置依然存在政策「盲點」。到期後房屋是直接歸銀行等金融機構,還是作為遺產分配給老人子女,這也是值得關注的話題。
還有專家指出,目前大陸養老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老人即便有了錢,也未必能買到優質養老服務,「以房養老」與養老相關產業發展滯後矛盾突出。
反向抵押貸款需理性看待
對於反向抵押貸款這一新型養老政策的前景,各專家持不同看法,但大多都持較謹慎的態度。大陸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論對監管部門、保險公司還是對消費者,都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這個指導意見比較粗淺。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推出只是給有需求的老年人多提供一種市場化的養老選擇,需要更理性看待,才能營造出消費者、險企和監管層三方共贏的局面。
事實上,「以房養老」也僅是一種自願選擇的養老方式,並不能替代國家基本養老保險體系。不過,未來大陸的養老體系應該是多層次、多元化的養老體系。從現階段來看,「以房養老」仍將處於探索階段,短期內來講還需要突破上述諸多問題,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產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