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3期】從「中國製造」到「 中國規格」

 山寨大軍的突圍之路 (四)

「中國式」太空計劃── 從仿製到自主創新 

                      (網路圖片)


與國外載人航太發展歷程相比,中國大陸載人航太技術實現了在現場試驗量較少的條件下快速掌握並應用新技術,這種模式被國外譽爲典型的「中國式」太空計劃。 
 
中國大陸航太從仿製前蘇聯導彈,到獨立自主發展戰略導彈、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再到獨立自主實施載人航太與探月工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新一代運載火箭等重大專案,每一個新里程碑都是新的「中國規格」的創造。

根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副總指揮、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新一代運載火箭工程總指揮馬興瑞表示,在選擇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方案和技術途徑這一關鍵問題上,中國大陸的航太專家們經過科學論證,比較了空天飛機、火箭飛機、帶主動力的太空梭、不帶主動力的小型太空梭、載人飛船5個方案。最終決定一開始就瞄準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水平,創造性制訂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三艙(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方案。正是這一適應中國國情和符合國際發展趨勢的道路,保證了中國載人航太工程20年來一步一腳印地前進。 

在美國太空梭退役之後,中國大陸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已經成爲目前國際上僅存的兩種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之一,另一個是俄羅斯的「聯盟TMA」載人飛船。 中國特色自主創新在載人航太工程的具體實施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事實上,中國大陸的載人航太任務僅用4次無人飛行試驗就實現了載人首飛;僅用3次載人飛行,就完成了一人一天、多人多天到出艙活動的跨越。僅用2次飛行,就完全掌握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相對導航與交會對接精度等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 

在載人航太工程中,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是運載火箭系統、載人飛船系統、空間實驗室系統三個核心關鍵系統的研製單位。這些任務技術難度最大、複雜程度最高,對質量和可靠性要求也最高,對整個任務完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大陸的航太科技注重自主創新與系統創新相結合,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不僅突破了近百項重大關鍵技術,還集合了大陸三千多家單位,發展了5000多項科技成果。這些突破不僅使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三個獨立自主掌握載人航太核心技術的國家,更爲下一步建設載人空間站奠定了堅實基礎。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