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瓦良格號的前世與新生─
與蘇聯一同解體
瓦良格號航母 (網路圖片) |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時,第三代航母瓦良格號還躺在黑海造船廠的乾船塢內,鑑體完成率不到70%。當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各自獨立後,出於「因地制宜的考慮」,瓦良格號的產權由烏克蘭獲得。
但由於烏克蘭經濟狀況不佳,無力繼續建造,工程於1992年1月停工,自此,瓦良格號航母擱置在造船廠的碼頭上任憑風吹日曬。
1993年,俄羅斯與烏克蘭曾評估把瓦良格號航母建造完畢、並移交給俄羅斯的可能性。但是黑海造船廠卻認為:瓦良格號不可能再完工了……因為只有偉大的強國才能建造它,但這個強國已不復存在。此時,人們才清楚地了解,在蘇聯解體的情況下,再要將瓦良格號建成已經沒有可能。1996年,烏克蘭決定將瓦良格號解體,作業地點可能是中國大陸。可以說,瓦良格號已經與蘇聯一同解體。
一線生機困黑海
1998年4月,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代表大陸政府以2000萬美元通過競標,買下「瓦良格」號。1999年7月,澳門公司雇用荷蘭「國際運輸合約公司」(ITC)的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航程。為了確保瓦良格號在「最低危險程度」下通過海峽,中方多次組織拖船在黑海口演習拖帶瓦良格號的作業。
不料,當該船駛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準備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中,漂蕩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海港。中國大陸與土耳其從此開始了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談判。
美國從中阻撓
1999年12月19日,美國由幕後轉到台前,向土耳其政府施壓,拒絕中國大陸的要求,禁止讓瓦良格號通過海峽。
在此前後,中國大陸與土耳其之間一直進行外交接觸。大陸承諾,將完全負擔瓦良格號通過海峽的安全保險以及可能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並且將從中國大陸派遣幾艘大馬力的拖船,協助拖行瓦良格號,以保證通過海峽的航行安全。
2001年7月,土耳其軍方態度開始轉變。土國總參謀長應邀訪問北京,受到當時大陸國家主席江澤民的接見。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希望中國大陸開放對土耳其的旅遊,爭取每年有200萬人次陸客到土耳其。
衝出博斯普魯斯海峽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決議,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海峽。
瓦良格號原定2001年10月25日啟航通過土耳其海峽,不料風浪突起,拖帶瓦良格號的業務因風浪太大而暫停。11月1日,土耳其天氣晴朗,博斯普魯斯海峽風平浪靜。土國從凌晨起暫時關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水道,以便讓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船體通過。
瓦良格號以4節航速緩緩前進,順利通過了狹窄的水道,進入寬廣的瑪律馬拉海。隨後於次日早晨進入狹長但曲折較少的達達尼爾海峽,當天下午進入愛琴海。
其後,經地中海,穿越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不允許通過),出大西洋,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並通過麻六甲海峽抵達新加坡外海,隨後進入南中國海。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最終抵達大連港。
瓦良格的新生
2002年的瓦良格號只是一個鏽跡斑斑的鋼鐵空殼:所有武器、電子系統均已拆除或者破壞。人們滿懷著瓦良格復活的期待,可是一等就是三年。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號在大批拖輪的護航下,緩緩地拖進了不遠處大連造船廠30萬噸級船塢,在完成艦島、甲板和水線下的艦底防銹和塗裝之後,又經歷了4年多的沉寂,瓦良格號的表面形態停止變化,但艦上一直有工人在忙碌。
2009年4月27日早晨,瓦良格在多艘拖輪的推動下離開了原來的泊位,進入了剛剛落成的大連船舶重工在香爐礁新建的第三工廠30萬噸級船塢。5月底,艦艏的蘇聯海軍航空兵徽章被拆除,舷側的俄文艦名瓦良格也被鏟去。其後是一連串艦島改造作業。
2010年3月19日,瓦良格在拖輪的推動下,離開了渡過近11個月的船塢,停泊在南舾裝碼頭。此時大多數人相信中國大陸海軍將啟用這艘1988年下水時仍未完工的6萬噸級大型航母。
2012年瓦良格號正式更名為「遼寧艦」,並成為中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填補了遠洋作戰能力的空白。從1988年到2012年,從瓦良格號到遼寧艦,24年的風風雨雨,這段曲折的經歷本身就是一個傳奇。瓦良格號的新生或許正應驗了當年黑海造船廠的一個預言:只有強國才能完成它。但是,這不也正是中國堅持走自力更生道路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