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期】坐在一起玩手機

和手機有關的二三事

陳思瀅

手機由於智慧手機的普及,人們似乎已被社交軟體所困。用時下的網路流行語就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越來越多人無論是在上課、上班、還是開會、聚會,只要一得空閒就習慣性掏出手機把所有社交軟體刷個遍,有時甚至出現幻聽,沒有回覆提醒和新消息就倍感焦慮。

手機依賴症

作為一種新型心理疾病,手機依賴症尤其青睞青年白領女性、業務擔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學生。隨著智慧手機在大陸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來越多人發現自己已經無法離開手機,哪怕只是半天不見也會魂不守舍,坐臥不寧。高科技在給人們帶來溝通便捷的同時,也將手機依賴症「捆綁銷售」給了現代人。

有調查顯示,每位手機用戶平均每天查看150次手機。換言之,除了休息時間外,每人平均每6分半鐘查看一次手機。在北京某房地產公司做市場推銷的唐先生最近就被「手機依賴症」深深困擾。因為工作關係,他的手機使用頻率很高,手機鈴聲總響個不停,其中有老闆的吩咐也有客戶聯繫業務。他說,「手機電池本來能用3天,可我每天得換一次,不斷打進打出的電話讓我感覺生活很充實。」但由於最近業務減少,唐先生的電話明顯安靜了,他突然感到不適應,整天坐立不安,在別人的手機鈴聲響起時,他會條件反射地拿起自己的手機。

相信大多數人都曾經被手機依賴症的焦慮侵襲過,而最近一則有關行人玩手機受傷的新聞真正印證了「低頭族」的高危險係數。57歲的王先生邊走路邊用手機聊天,沒想到走著走著撞到柱子,結果摔倒在地,臉部縫針近100針,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其實類似的新聞屢見不鮮,即使如此,街頭「目中無人」的「低頭族」依然隨處可見。

還是那個「朋友」圈?

隨著社交軟體的紅火,朋友圈商業也在日漸興起。這裡的朋友圈不單指微信朋友圈,還包括QQ空間朋友圈,線下朋友圈等。圈子文化和互聯網思維是朋友圈行銷常提到的話題,不同的是,他們最注重的是分享。

曾有人戲稱「誰都不知道哪個微信好友會成為下一個代購」。在這些朋友圈裡,各種電子產品、香水首飾、國外代購等產品出售資訊,均在食指往下拉的瞬間出現。這些把朋友圈做成「商業圈」的大多是80後、90後。在淘寶、微博之外,這是他們開拓出的新的網銷管道。但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氾濫的商業行為使朋友圈人情味的本質多少變味了。微友李穎說:「我這個月已經拉黑了4位微信好友,他們幾乎每天都會發大量的圖片,有時一人一天發幾十條,想看看好友動態,光看這些圖片就夠了。」

除了朋友圈行銷,朋友圈也由原本的生活即時報,逐漸轉向被各種心靈雞湯、養生秘笈、八卦流言所佔據。說到底,圈子文化被破壞,失去了歸屬感和私密性,逃離朋友圈註定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手機確實在現代生活、工作和娛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是我們與外界聯繫的媒介,也是我們獲取資訊的好幫手,但我們不能被手機牽著鼻子走,畢竟這個電子產品只是達於目標的工具。當我們的時間和專注力被無休止分散,當我們在與人面對面交流時越發不知所措,當我們的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逐漸失衡的時候,何不嘗試開啟手機「離線」狀態,用雙眼去發現身邊的美,去感知世界的變化,回歸直接交流,用最樸實的手段表達最真摯的情誼,畢竟真正溫暖的問候和關懷不是大拇指一個輕鬆點「讚」就能傳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