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期】馬奎斯身後的拉丁美洲

何時走出「百年孤寂」?

趙暉

ŵ±´¶ûÎÄѧ½±µÃÖ÷Âí¶û¿Ë˹Òò²¡È¥ÊÀ

哥倫比亞著名作家、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4月17日下午在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歲。 (新華社)

多年之後,在紀念加馬奎斯逝世的追思會上,文學愛好者們准會回想起年輕時為《百年孤寂》癡迷成狂的那些不眠之夜。

這樣的句子,熟悉《百年孤寂》的讀者定然不會陌生。這部被公認為拉美魔幻寫實主義的巔峰之作,就是以這種融合「過去」、「現在」和「未來」三重時空的方式開場。

如今,《百年孤寂》的作者、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的與世長辭已成為世界性事件,把拉丁美洲再次拉到聚光燈下。4月21日,墨西哥政府將為他舉辦大型悼念活動;哥倫比亞政府更是宣佈降半旗,舉哀三日。

作為拉美魔幻寫實主義的領軍人物,馬奎斯一生著作頗豐,其代表作《百年孤寂》被視為繼《堂吉訶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語文學作品之一。《百年孤寂》通過描寫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一百年間的離奇經歷和馬孔多小鎮的興衰,透視和還原了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的發展脈絡與社會現實。

歷史和現實是滋養文學作品最重要的養分。《百年孤寂》儘管充滿了魔幻色彩,但在拉美的歷史和現實裡處處有跡可循。馬奎斯生前多次表示,歸根結底,魔幻寫實主義所要表現的是一種現實,而非魔幻。「魔幻」是手段,「現實」是目的。

回望拉美的發展史,不難發現拉美的血脈中曾長期流淌著「百年孤寂」的基因。從歐洲殖民統治,到「考迪羅」統治(拉美特有的軍閥、莊園主和教會結合的『三元寡頭』統治),再到軍政府統治,「百年孤寂」中的苦難曾經一遍遍上演,宿命般難以擺脫。

特別是在「考迪羅」和軍人政府統治時期,美國資本控制了許多拉美國家的經濟命脈。美國聯合果品公司甚至在拉美國家的莊園內自訂法律,自設軍隊,儼然「國中之國」。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現實下,馬奎斯在《百年孤寂》中以虛構的場景和片段,勾勒出了一個曾經壓抑、落後、冷漠的社會。最後,以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將馬孔多小鎮夷平收尾,預示著新的輪回、新的開始。

似巧合更似必然的是,在《百年孤寂》問世後不久,拉美國家迎來了新一輪變革浪潮,軍人政府紛紛下臺,民眾不斷覺醒,政治體制日漸完善,經濟發展也呈現出良好勢頭。

步入21世紀後,拉美的政治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往猶如家常便飯般的軍人政變幾無蹤影,左翼政府在拉美政治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南美洲國家聯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等一體化組織的相繼成立,也為政治體制在整個地區的鞏固創造了良性互補的平臺。

相對應的是,拉美的經濟騰飛更加引人矚目。曾經深受債務危機、經濟危機困擾的拉美國家,在「開放的地區主義」引導下,逐步走出依附論的陰影,通過加強與亞太、歐洲等地區的經貿合作與往來,不僅減少了對美國的傳統依賴,還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大大提升了其抵禦外來風險的能力。尤其在歐美陷入金融危機之時,許多拉美國家逆勢而上,在經濟增長上可圈可點。

「老大難」的民生問題也出現了可喜的進步。2013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貧困率為27.9%,比2002年足足下降了15.7個百分點。巴西、委內瑞拉等國家通過向低收入家庭發放政府救濟金、提供免費住房等政策,大大減少了貧困人口,將更多邊緣人群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中。

誠然,拉美依舊面臨著不少發展的問題,比如貧富差距過大、可治理性危機尚存、經濟發展模式略顯單一,等等。但是,如今的拉美與《百年孤寂》所呈現的社會現實已經迥然不同。拉丁美洲正在打破「百年孤寂」的宿命,走向一個新的時代。

願馬奎斯,一路走好!願拉丁美洲,走出「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