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武勇
日本政府4月1日正式決定以「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則」,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這一舉動意味著日本放棄長期實施的武器出口禁令,為大幅放寬出口日本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打開了大門。
解禁武器出口,是日本戰後安保戰略的重大轉折,也是安倍政權為打造軍事大國邁出的重要一步。安倍政府企圖以此強化日本防衛產業,深化與美國、菲律賓等盟友的安保合作,凸顯日本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影響力。
完成臨門一腳
新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規定:日本不向明顯妨礙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地區出口防衛裝備;對允許出口的情況進行限定和嚴格審查,並爭取資訊透明;出口對象將防衛裝備用於原有目的之外或向第三國轉移時,需獲日方事先同意並將裝備置於適當管理之下。
表面看,新的「三原則」對日本武器出口仍有一定限制,但實際上,只要以「國際和平貢獻」或「日本安全保障」需要為藉口,日本政府就能對武器出口大開綠燈。日本政府1967年頒佈實施「武器出口三原則」,即禁止向社會主義陣營國家、聯合國決議規定實施武器禁運的國家,以及國際衝突的當事國或有衝突危險的國家出口武器。1976年,當時的三木內閣又對上述原則進行了增補,實際上全面禁止了武器出口。
「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的頒布,意味著日本完成從「原則禁止」武器出口轉向「原則解禁」的臨門一腳。新三原則對武器出口對象和種類的審查實際取決於政府判斷,使得日本政府事實上可以根據自己意願出口武器裝備。
暗藏險惡動機
安倍政府急於解禁武器出口,背後有更險惡的政治、外交、軍事等動機。
其一,安倍政府視武器出口為打造軍事大國的必要步驟。安倍上臺後,發誓要打破戰後體制,最大夙願就是讓日本成為能夠正常擁有軍力、發動戰爭的「普通國家」。與「專守防衛」、「禁止行使集體自衛權」、「無核三原則」等其他安保基本國策一樣,禁止武器出口是日本和平國家理念的核心政策體現。解禁武器出口,是向能夠發動戰爭的「普通國家」邁出的一大步。
其二,武器出口是安倍政府打著「積極和平主義」旗號展開「軍事外交」、「軍火外交」的政策工具。「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的運用指標提出,日本可向有安保合作關係的國家提供救助、運輸、偵察、監視、掃雷等領域的裝備,這意味著日本今後能以維護海洋航路安全為由,明目張膽地向菲律賓等「關係密切國」提供艦船、軍機等裝備。
其三,解禁武器出口、擴大武器研發國際合作有利於壯大日本軍工產業,提高日本自衛隊的軍事效率和戰備能力。為此,日本還計畫在2015年度成立防衛省直屬的「防衛裝備廳」,負責日本與外國政府及國際機構間的武器出口談判事務。
其四,拋棄「武器出口三原則」為日美「軍事戰車」更趨一體化開闢道路。根據新的「三原則」,今後日美軍事裝備的通用性將有望提高,日美軍力的一體化程度也將相應深化。
無視反對聲音
安倍政府推動武器和軍事技術出口,在日本國內引發反對和不安聲音。日本共同社3月初公佈的一份民調結果顯示,66.8%的日本民眾反對放寬武器出口。日本社民黨幹事長說,禁止武器出口的「武器出口三原則」是日本和平主義理念的具體政策體現,新的「三原則」反而容易滋長海外對日本的敵意。
共同社分析說,新的武器出口政策可能威脅到日本長期以來的和平國家形象。根據日本現行憲法,日本軍事裝備和技術出口肯定危及其和平主義信條,並使日本捲入國際衝突,周邊國家也將對日本不斷擴大軍事影響力提高警惕。
日本憲法學者、學習院大學教授青井未帆指出,安倍政府解禁武器出口標誌著日本和平國家理念的重大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