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觀察
烏克蘭危機前景不明
■ 趙卓昀
烏克蘭政府和反對派代表2月21日在首都基輔簽署了旨在解決該國危機的協議。正當國際輿論還在對此議論紛紛之時,隔日,烏克蘭局勢再度出現令人眼花繚亂的一系列戲劇性變化:總統亞努科維奇離開基輔前往別地,政府表示將平穩交權,反對派領導人接任議長,議會迅速決定釋放前總理季莫申科,剛剛確定的危機解決方案面臨被徹底推翻的危險。
分析人士認為,烏克蘭危機發展到這一步,反對派步步進逼,政府則節節敗退。局勢在短短幾天內急轉直下,與其國內矛盾對立嚴重、西方干預以及政府方面不斷退讓的態度有很大關聯。而烏克蘭的未來,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反對派迅速掌權
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從2月20日晚到21日上午與反對派領導人進行了艱苦談判,最終達成協定,主要內容包括:在協定簽署後48小時內,通過、簽署並頒佈一項專門法律以恢復2004年烏克蘭憲法;在10天內成立民族團結政府;在今年9月完成憲法改革,以平衡總統、政府和議會的權力;總統選舉將在新憲法生效後立即進行,不得晚於今年12月。
然而,就在國際輿論還在討論這份在西方干預下達成的協議能否徹底化解烏克蘭危機之時,該國局勢再度突變。烏克蘭反對派宣稱,總統亞努科維奇已經逃離基輔。一些反對派議員還要求議會彈劾總統,並將總統選舉提前至5月份舉行。
反對派迅速掌控了議會權力,支持亞努科維奇的議長和第一副議長也同時辭職。反對黨祖國黨領導人圖爾奇諾夫當選新議長,他曾在前總理季莫申科的政府中擔任第一副總理。反對黨並且加快了釋放因濫用職權罪名被判入獄的季莫申科的步伐。烏克蘭議會2月22日決定立即釋放季莫申科。
而執政的地區黨則呈現出分裂態勢。烏克蘭議會原本共有210名來自地區黨的議員,自基輔近日發生新一輪流血衝突以來,不斷有地區黨議員宣佈退出該黨團。
內外因素致突變
分析人士認為,烏克蘭局勢近日急轉直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烏克蘭國內矛盾對立嚴重,短期難以解決。長期以來,烏克蘭一直面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經濟不斷下滑,民眾對政府發展經濟的能力以及存在的腐敗現象感到不滿;二是烏克蘭東部地區「親俄」,西部地區「親歐」,國內民眾在外交政策的選擇上立場難以統一。
這些問題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這就決定了烏克蘭這次的危機很難迅速化解。而僵持不下的危機則讓一些強硬激進勢力看到了機會,他們借機挑起衝突,使局勢驟然激化,以此引來西方施壓,使亞努科維奇不得不在國內外巨大壓力下做出抉擇。
其次,西方的強力干預給烏克蘭反對派以信心和底氣,使其敢於不斷抬高對政府的「要價」。自危機爆發以來,歐美始終站在反對派一方,單方面指責烏政府。歐美高官還不斷訪問烏克蘭,親臨示威現場,向抗議者發表講話,並會見反對派領導人,為他們打氣。
2月21日烏政府與反對派簽署的協定就主要是在歐盟方面的斡旋下達成的。而這份協定內容被輿論普遍認為基本上完全體現了反對派的要求。俄方雖然派代表階段性參與了談判,但這名代表介入較晚,最終也沒有參加簽字儀式。
危機發展到今天這一步,烏克蘭國內,特別是首都基輔的局勢能否好轉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取決於執政當局和主要反對黨的意志,而是取決於獨立廣場上那些強硬而激進的示威者。
分析人士認為,眼下烏克蘭局勢仍在迅速變化中,此時此刻難以斷言這個東歐國家的危機最終將如何收場。尚不肯服輸的亞努科維奇聲言「不會辭職」「不會離開烏克蘭」,但他是否有能力逆轉危局?反對派會否對其進行彈劾?季莫申科出獄後將扮演什麼角色?危機解決協議是否已變成一紙空文?亞努科維奇的支持者會否反彈?烏克蘭能否避免內戰和分裂?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注定了烏克蘭的未來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