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7期】小團山的香草農莊

台灣家庭的中國夢

■  蔡坤成

郭中一講解在小團山實踐生態
   農業的心得筆記。(兩岸犇報)

安徽省的省會合肥市,下轄一個肥西縣,肥西縣裡有一個銘傳鄉,這個鄉即是清朝期間台灣建省後的首位巡撫劉銘傳的故鄉,而在銘傳鄉裡有座小團山。目前這座小山,則住著一個來自台灣的小家庭,在這裡經營生態農莊和實現教育理念。
2004年,郭中一還是東吳大學的物理系教授,當選了合肥同鄉會會長,因這個緣故,他第一次回到了故鄉。06年太太、小孩先來到小團山。那時郭中一在台灣還身兼反軍購大聯盟召集人;也參與了營救楊儒門的活動。在09年辭去了東吳大學物理系的教職,專心投入農莊經營。

台灣來了個傻子,在山上種野草

小團山的自然條件不佳,原先當地人也不看好他們的發展,不少人跟他們說找錯地方。但郭中一卻表示:「我們來這邊並不是要和當地人爭利的,好的地方從老百姓那邊租過來是不好的事,民眾的反彈也會很大,但如果能把一個荒廢的地方,發揮它的用途這是創造財富」。一開始的小團山上連種田的土都沒有,第一年運了一千多車的土上去。 漸漸地兩三年後,農莊開時有點規模;當地人感到訝異,私下問他「你們台灣人是不是都會看風水?挑到了這樣的好地方」;「這個地方背山面水是個風水寶地」。郭中一回他「我不信風水,只聽過這裡以前曾經只住過一個人,在這裡種竹子,如果是風水寶地那個早就發了」。後來郭中一在老家的姑姑聽到他講這件事,就告訴他那個人就是你的曾祖父。

生態多樣化經營多元化

目前農莊將近有30多名員工,都是雇用當地人。從草創時期,郭中一就開始實踐他的生態農業理念,因為一開始山上的土是從山下運上去的,只能先從培養地力開始,因為不用農藥,而且沒有任何產出,因此連有機肥也沒得用。所以先種一些豆科牧草如白三葉,種它能使土壤肥沃。郭中一相信「知識能取代勞力」,藉由生態的多樣性,能取得自然生態平衡。他舉個例子,種植白三葉會引來害蟲紅蜘蛛,它會吃掉果食,但紅蜘蛛也有天敵天牛、小黑瓢蟲…等。果然,後來有了紅蜘蛛,但因為是在一個自然的開放環境,所以它的天敵也相應而生,把害蟲紅蜘蛛壓制下去達成平衡。

郭中一表示做農也分農閒和農忙,早期農民插秧、收割之後就比較沒事。可能大家就跑去打麻將,而他們的經營除了耕作之外,也發展觀光農業;以及農產品加工,例如:魚丸、香腸、手工餅乾、香草加工品…等。把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這樣收益才能提高。現在的農莊種植達40多種香草,以及從台灣引進的「越光米」;還有養魚、養豬…等。而曾經在大學教書的郭中一,對於教育更有他自己理念。

文憑並不反映學習程度

在鄉里的民眾,一開始聽到台灣來的郭教授要在山裡開農莊,他們上網查了資料,看到郭中一對教育的理念很感興趣,主動來找他希望能辦書院,也很多人興趣勃勃,說要送家裡的小孩來讀。但其實後來都沒有送小孩來念,或者讀一讀就帶回去了,郭中一表示可能家長對現實的教育體制已經有覺醒,但家裡的長輩還是沒辦法接受這種體制外的教育。

從小在台灣接受教育,郭中一表示就自身的體驗,他認為在體制內的學校教育,僅僅是為了趕進度,學生並沒有時間好好學習。他說:「我的求學過程裡,一直跟不上學校進度,我的進度都是比學校慢,高中國文課念「左傳」裡的一篇文章,但覺得自己不瞭解,就拿整本左傳來看。同學早就把課文看完準備好要考試了,自己卻考得一塌糊塗,可是當看完後,我就變得很熟。同學以為我記憶力特別好,其實我是花很多功夫。學校進度就是一直往前推,可是你沒有東西真正弄懂。」

郭中一指出,大學畢業尤其是念文科的,很多人的數學其實都沒有高中程度。他的小兒子,國一結束後,就離開了體制內的教育,進入書院裡面學習。中英書院採取的是混齡教學,郭中一認為學習的主動權要交給學生,在書院裡面不規定進度,也不安排每天要讀什麼科目,你可以一整天念數學,不像在學校裡每天的學習時間都是切割的。

我們願意跳出來,人家也會把力量借給我們

郭中一的太太學的是英語教學,從一開始到了小團山,就發現了鄉里小孩和城市小孩的教育資源落差,尤其是在英語學習的部分。於是他們也就主動跟學校聯絡,協助小朋友的英語學習。而這樣的付出,也被台商協會注意到,他們主動聯絡,捐了電腦;也就成立電腦班,還有各式的才藝班。甚至是當地民眾因為一些重大疾病沒有錢就醫,台商協會也透過他們把錢捐出去。還有基金會,藉由小團山現有的硬體設施,舉辦「零錢電影院」來讓文化下鄉。郭中一笑笑地說「我老婆常罵我野心太大」但他卻表示「讓自己成為支點,讓有力的人可以出力」。

未來發展

「現在這個農莊整體來看,閒置的地方還太多」。在郭中一的藍圖裡,他預計要蓋好一棟活動會議中心,可以承接一些機關單位來這裡開會、員工訓練、各種研習班…等活動。也可以舉辦夏令營,讓學生來體驗自然與農耕生活。甚至在他的想法裡,觸角也可以伸向歐美,對外國人舉辦中華文化研習營。近期的郭中一,他正準備著手整理這幾年在小團山的實踐心得,運用他的科學知識背景,系統的表述出他對生態農業的看法的專書。對於郭中一而言,離開學校,投入農莊和書院的經營,更是一個可以讓他自由揮灑和實踐理念的廣闊空間,把小團山變成一個基地,他不希望未來是大規模的土地擴大,而是開放式的擴散,帶動整個週邊環境的整體提升,讓當地人民也可以安居樂業,而不只是一個劃地自限的人造生態園,未來的小團山將充滿無限的可能。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