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藺桃

全大陸唯一的對外漢語重點學科建設基地就建在北京語言大學,且有從大學到碩士、博士一整套完備的培養體系。(網路圖片)

【編按】上一期,我們向大家介紹了中國大陸學生學習外語的首選之府:北京外國語大學。這一期,將為大家介紹,外國人來華的首選,北京語言大學。這所學校每年培養近1萬名外國留學生,相對的,本國學生卻只有5000人左右。在這裡,看到的外國人會比華人還要多,所以北京語言大學又被稱為「小聯合國」。可是,千萬不要誤以為,這所學校只是針對外國學生的華文預科學校,還有你意向不到的特色和優勢哦。

獨特的「語伴」文化 

2011年,來華就讀的留學生超過11萬名,相比過往,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率,可以想見,隨著世界經濟中心向亞洲轉移,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將赴中國大陸學習、工作。

在這11萬留學生中,其中就有1萬名會前往北京語言大學留學。在中國人民大學高等研究教育中心發佈的2013年「中國大學50強」榜單排名中,北京語言大學繼續佔據留學生榜的第一名,復旦大學和清華大學緊居其後。

北京語言大學(以下簡稱北語)自1978年正式招收外國來華留學大學生。從負責留學生的短期漢語教育,到負責培養大學部留學生,直至碩士及博士留學生。目前,北京語言大學開設有漢語速成學院和漢語進修學院,專門針對短期修習漢語和希望長時期、進階學習的外國留學生開放。迄今為止,北語培育來華留學生已有15萬人次,來自全世界176個國家。

漢語學院作為北語最大的一個學院,負責培養全日制的外國留學生,以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大學生及研究生。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曾名對外漢語專業,相當於台灣的海外華語文教學專業方向。不過在對外漢語應用中,不僅有對外漢語教學、同時存在經貿漢語、及漢語與英語、日語等多國語言的互譯方向,因此,目前已經發展成一個有八個專業方向的學院。

和其他學校培養政策不同的是,北語的外國學生並沒有單獨培養,而是可以跟本地生一起上課。現就讀北語文化學院新聞系大三的周睿智說,他的專業課堂上就有來自韓國、日本、新加坡的留學生,跟他們一起上課。

在課外,留學生與本地生的互動也非常頻繁,形成了北語獨特的「語伴」文化。誠如之前的數據顯示,北語的留學生與本地生比例約為2:1,這些來華學習漢語的學生,都非常希望跟本地生結成朋友,練習語言,所以往往一個本地學生就會有好幾個語伴,可以同時學習好幾種語言。周睿智說,他有三四個語伴,但因為留學生在中國大陸待的時間長短不一,所以交流並不固定。

俄羅斯人擔任學生會副會長

與國外學生親密交流,不僅可以習得語言,還能瞭解到不同的文化,事實上,有很多的留學生希望瞭解更多元的中國,而不是是他們所生活的「北京中國」。周睿智說,「進入校園,會覺得自己是少數群體。」和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在一起,會習慣用國際化的視野去思考問題, 在自己的國土可以跳脫「大中國」的思維來思考,本身就是一種獲益。

外國留學生也會參與到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北語的中外學生藝術團就是一個由來自美國、英國、智利、韓國等10多個國家,共200多名中外學生組成的大團體。中國學生向外國同學學習黑管、薩克斯,而外國學生則可以學習到中國傳統的揚琴、古箏的等古典樂器。中西合璧的藝術團,近年來不斷出現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媒體上,還屢次在北京大學橫藝術節等斬獲大獎,知名度頗高。

另外一個非常具知名度的,是北語的俄羅斯籍學生會副會長大衛,他因為英俊的外貌,流利的中文,在大陸的社交媒體新浪微博上,成為名人。他因為入學之初便組建俄羅斯中國留學生社團,擔任社長,表現出色,被選拔為學校學生會的副會長。

由此也可以看出,留學生與本地生之間的無縫交流。在中國許多學校,留學生往往是困守某個國際學院,只和外籍生一起上課,與本地生的交流機會很少。

「對外漢語」全國第一 

作為中國大陸唯一一所以漢語國際推廣和以培養來華留學生為主要任務的國際型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的對外漢語教育可謂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師資最雄厚。

對外漢語專業的優勢非常明顯,全大陸唯一的重點學科建設基地就建在北語,且有從大學到碩士、博士一整套完備的培養體系,是北語的王牌專業。

目前通行的漢語水準考試(HSK)就是由北語研製。與此配套,還設有漢語進修學院,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專門對對外漢語教師展開培訓的教育機構。

在培養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時,便非常注重學生的外語水平,外語課和漢語課的課程量等量。不少學生在學習期間,就可以通過學校與各個國家的交流管道,出國留學。北語的大學生僅有3000名大學生,平均一個年級只有800多人,每年就有超過200人出國交換半年或一年,尤其是小語種,如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專業學生,幾乎每個人都有機會出國留學。這個比例在全大陸的高校中,都是很高的。

根據北語統計,每年不到1000人的畢業生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深造,其中大多數前往國外名校留學。

北京語言大學也是以「外」字作為立校之本的,學生們畢業後除了進入外事、外貿、外企等行業,還可以進入「外教」行業。

北語的學生可以通過孔子學院等方式,到國外工作,教當地人漢語。孔子學院是中國大陸向外推廣漢語言及文化的重要載體,北語在世界多個國家,承辦了17所孔子學院。

值得一提的是,北語對母語即漢語言本身的重視。這是許多在追求國際化的大陸高校中,所欠缺的本土視野。「現在很多大陸學生無法考取同聲傳譯的資格,並不是因為他們英語不夠好,而是他們的漢語言文學基礎不夠扎實。」一位北語的高級翻譯老師這麼說道。

重視就業 長遠規劃

相較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外交學院,北語確實沒有那麼多的學生可以進入外交、外事領域。但學校對學生就業的重視並不遜色。

在學生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課上,北語就曾啟用就業後才會有的「打卡」機,既降低了學生遲到率,也讓學生提早瞭解到職場規則。

每年畢業季,北語都與企業合作,發起「北京外語人才招聘會」,到去年已經舉辦第四屆,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另外四所北京外語類高校共同參與,每年都會吸引許多大型跨國公司前來招聘人才,如韩国三星、新韩银行等。去年的招聘會就帶來1000多個崗位,主要是與語言相關的英語教師、翻譯、駐外機構代表等崗位。

爲了讓學生和企業能順暢對接,北語開辦「簡歷診所」專門派出就業指導老師,現場幫助學生們糾正簡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無效信息太多、一份簡歷打天下等毛病。學生們更瞭解企業的需求后,相對,也更容易找到工作。

周睿智說,他的學長姐大多數進入了公關公司、媒體及政府公務部門,進入企業和媒體工作的學長姐會給他們提供實習機會。

北語李宇明教授提出過一個「語言產業」的概念,他認為在語言的信息化時代,尤其是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采用時,語言會呈現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如2010年中國大陸的外語培訓市場、翻譯市場以及外語出版市場的總值接近1000億元;中國生產了世界上60%的手機,基於輸入法所產生的收入高達8000億元;未來5年,中文語音市場產值將達到1300億元……

在互聯網交易中,語言是最重要的媒介。以上這些產業不僅會增加許多創業的機會,也將增加大量語言就業崗位。在語言產業興起的時代,語言人才才是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