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岸的開放交流,台灣人到大陸就業、就學的機率
和意願增高,在大陸覓得自己的愛情伴侶,也不再是 什麼新鮮事,但台灣的政策卻似乎完全沒有反應 出這樣的現實需求。 |
從1987年兩岸開放交流,1989年首例兩岸婚姻在廈門登記以來,截至目前,兩岸婚姻已經超過32萬對,並且還以每年逾1萬對的速度增長。其中閩台婚姻佔1/3以上,大陸配偶主要集中台北、新北、高雄三地。
20多年來,兩岸婚姻群體為推動兩岸關係的改善發展作出了貢獻。對台灣的經濟與人口安全上,也有直接的實質幫助。
從苦澀到溫情
1987年,台灣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一些人回到闊別幾十年的家鄉,家鄉親友得知老先生還是孤身一人,便熱心地當起媒人,為其張羅婚姻。這些老兵想想自己孤身隻影幾十年,年紀越來越大,有個伴侶可以說話聊天,照顧生活起居也是好事,於是就點頭應允。
根據退輔會的調查,大約有兩萬多台灣老兵娶了大陸新娘,這些老兵的平均年齡70歲,而大陸新娘平均年齡則為44歲。那個時代有勇氣嫁給台灣老兵的大陸婦女,大多數是年齡偏大、離過婚的。調查顯示,有65%的老兵對婚姻滿意,但有專家認為這種結合,苦澀多過溫情。
但實際上他們佔的比例很小,隨著兩岸關係的逐漸解凍,更多形式的兩岸婚姻次第開展。不過一般而言,是有一些想過更好生活的大陸女子嫁給生活一般的台灣男子。台灣「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高雄辦公室主任周池春說,當時大陸窮、台灣富,所以大陸配偶經常被台灣人看作是來佔便宜的,被人看不起。不少大陸新娘抱著希望和美夢來到台灣,原以為可以「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卻不料,等待她們的是種種的困難和障礙。
兩岸自由來往,愛苗自在發展
近幾年來,大陸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曾經風行一時的台灣人娶大陸女孩的風潮逐漸減弱,大陸收入高、外貌等條件一流的男女,興起到台灣找伴侶的熱潮。而隨著兩岸的開放交流,台灣人到大陸就業、就學的機率和意願增高,在大陸覓得自己的愛情伴侶,也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理事長鐘錦明說,近兩年來兩岸婚姻雙方的年齡、家庭背景、結識過程都趨於合理化,這是很可喜的現象。
在台權益仍需改善
雖然生活和工作情形都持續改善,但在兩岸婚姻家庭的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障礙亟待跨越。鐘錦明表示,大陸配偶取得身份證年限為6年比其他外籍配偶多2年,制度不公平且歧視。目前大陸配偶求助問題主要包括家庭暴力、身份證認證時間長、學歷不受認可、接父母來台不易、不能獲得完整的遺產繼承權等。此外,兩岸社會文化和家庭觀的差異,也是兩岸伴侶們需要磨合的一大問題。
兩岸婚姻協助小貼士
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
地址:(10879)台北市萬大路187巷8號地下一樓
電話:(02)2307-9889
台灣新移民勞動權益促進會
地址:(10345)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344巷25號6樓
電話:(02)2559-6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