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期】專題:解讀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系列三 ──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

文編 / 本報專題組

實現「三清」「四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大陸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的是,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後,進行了富有成效的經濟體制改革,助推大陸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實,背後也是行政體制改革的功勞。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鄒東濤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行政體制改革涉及權力的分配和利益的調整,事關大陸穩定發展的大局。當前,大陸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有著極強的現實緊迫性,無論是實現經濟轉型還是構建和諧社會,都對行政體制改革的廣度和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孫祁祥說,轉變政府職能對於推進大陸的行政體制改革十分關鍵。如果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總是閒不住,那麼,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怎麼可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共同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如果GDP總是評價政府官員的重要指標,那麼,以對環境的掠奪和破壞為代價來獲得經濟增長的頑症怎能得到遏制?如果靠腐敗和商業賄賂能做到一本萬利,那麼,誰會願意去承受創新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

大陸專家們的看法是,當前大陸的行政體制改革已經是「增量改革」,即不僅要解決改革開放以前原有政治體制的問題和弊端,更要破解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的新矛盾和新問題,尤其是社會階層不斷分化,社會矛盾的日趨尖銳,社會情緒的持續浮躁,這些都給行政體制改革帶來了不少困難和風險。

中共十八大的召開,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翻開新篇章。十八大報告系統闡述了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事實上,關注中國大陸改革的觀察人士注意到,中共十八大後,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動作迅速、效果明顯。大陸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處於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交錯結合部的政府職能轉變,正是中國新一輪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突破口」。他認為,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三清」(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四權」(廢除特權、弘揚民權、約束公權、保護私權),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都跟政府自身的角色轉換、執政理念和方式的改變息息相關。轉變政府職能,可以說是抓住了問題的要害。

編按: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經歷六次深化改革。在行政體制改革方面,從適應計劃經濟轉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然而,在行政體制改革中還存在一些讓大陸民眾普遍感到不滿意之處。因 此,從中共十八大開始,行政體制改革就成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到了今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是把行政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提出必須切 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本版為讀者介紹大陸行政體制改革的相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