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融入大陸並不難
■ 婭妮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樂於選擇在大陸發展事業。可不少人在來大陸的初期,多多少少會有些不習慣:語言方式有差異、飲食口味差很大、生活圈子無交集……如何去融入大陸生活呢?可以來聽一聽臺灣職場達人在大陸的生活故事。
語言:多聽多說,主動融入
杜台莉是一家台資銀行的台幹,初到北京時,同很多臺灣人一樣,對於大陸詞語的很多說法都不熟悉,甚至感到困惑,比如覺得「得瑟」、「窩心」等。每到這時,她就會主動詢問對話者,或記在筆記本上回家以後查。後來她又很快有了自己融入這種語言環境的方法:因為家和公司附近有公園,公園裡總是有一些阿姨在鍛練、聊天,杜台莉每次看見她們就會主動和她們搭訕,阿姨們也非常熱情地回應。地道的北京話聽多了,久而久之,原本比較生疏的語言聽起來已經毫無障礙,她甚至感到融入「京片兒」的氛圍中是一種享受。
現在的她還培養出了一個特別在地化的愛好,就是去北京德雲社聽相聲。德雲社是北京知名的相聲劇團,更有大咖郭德綱坐鎮,人氣很旺,能聽懂的不是本地人就是極為熟悉本地文化的鐵杆粉絲。而杜台莉已經完全能聽懂其中的「包袱」,這讓她不免有些得意。現在她已經完全融入了大陸的語言環境。
完全聽懂相聲中的「包袱」倒並非必要,但杜台莉主動學習語言融入環境的舉動卻是十分值得借鑒的。能在適應語言的同時交朋友、尋興趣,何樂而不為?
飲食:嘗試體驗,拉近距離
許多臺灣人來到大陸以後會覺得大陸的飲食差異很大,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習慣的口味,比如北京的菜點就比較重口味,偏油,湘、川地區就偏辣偏麻等等,常常會覺得與自己的飲食習慣不相適應。實際上,大陸美食多種多樣,正是多加嘗試、感受體驗大陸飲食文化的好機會。
劉國際在當年是憑著一股幹勁主動選擇了到大陸發展工作,成為一名大陸企業的品牌發展專員。他說,到大陸以後沒有對飲食產生太多的排斥,反而是主動嘗試,現在特別喜歡大陸各地的美食。在北京,他會去吃鹵煮、爆肚、麻豆腐等老北京小吃;在成都,則會去嘗試火鍋、串串,他覺得辣味食物也蠻好吃。
劉國際說,食物是帶有地方印記的東西,嘗試地方美食,也就是拉近與地方距離的一種方式。
交友:工作娛樂,兩相不誤
學生時代的朋友都在臺灣,來到大陸,怎麼去結交朋友、拓寬交際圈,這是很多在大陸工作的臺灣青年的最大疑惑?其實沒有必要有目的地去與人交際,在工作中真誠、熱情待人,同樣能收穫到友情。
Sally在上海一家跨國企業做銷售,她坦誠道自己剛到上海時,由於認識的人不多,工作壓力非常大,每天的生活狀態就是上班或者睡覺。但慢慢的,她在工作中認識了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朋友,發現了他們與自己相同的愛好,漸漸加入了同事們下班後的休閒活動。上班的時候一起工作奮鬥,下班以後在一起吃飯、唱歌、聊天,很快就能加深彼此之間的友誼,還能緩解工作壓力。最近她還參加了同事組織的學跳恰恰的活動,甚至和朋友們一起去打麻將,嘗試新鮮的娛樂活動讓她覺得別有樂趣。
業餘時間除了和朋友們一起活動之外,還可以多使用大陸的即時通訊工具和社交網站,如微信、QQ、微博等等,在網路中多交流,也不失為增強友誼途徑的良好補充。
只要主動去適應在大陸的生活,無論是人際交往還是飲食住行,很快就能發現在大陸生活的樂趣。也許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就會發現,大陸已成為無法離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