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9期】反核不是籠中鳥

  

立即停建核四,藍綠停止「公投」操弄 

韓多魯 

農委會前,台灣農村陣線

宣講反核理念。

台灣時間下午五點四十三分,台北盆地邊緣的山腳斷層發生規模7.0級的強烈地震,導致台北市、新北市境內多處民房倒塌、橋樑斷裂,在金山與萬里的兩座核能發電場的冷卻水供應系統斷電,備用的發電機組也因地震毀損,反應爐爐心熔毀接連發生爆炸,台灣當局已經宣布撤離核一、核二兩座發電廠周邊半徑20公里的居住人口。

由於多處道路因地震毀損、且逃離的市民湧入各聯外道路、機場,造成疏散的速度緩慢,整個台北盆地的居民非但沒有辦法逃離地震的恐慌,甚至已直接暴露在輻射感染的威脅之下,市區不少地方因逃難已發生災民打死災民的情形。台灣當局已經緊急宣布將行政等各政府部門遷往高雄市…

預言式災難的集體焦慮

3月9日的台北街頭,張揚著反核大旗的隊伍,10萬多人把整個博愛特區團團圍住,同時間、位於台中、高雄等都會區的市民,也在街頭集結,浩浩蕩蕩的展開一個全島串連的反核遊行,共計全島約有20萬人共同參與,也是台灣近幾年少有的遊行規模。

這場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綠盟)所發起的反核遊行,打著「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的口號,提出包含「停止追加核四預算」、「停止危險核電,核一二三儘速除役」、「核廢立即遷出蘭嶼,全面檢討核廢政策」等口號,要求終止核四運轉的程序與無止盡的資金投入,並且拒絕不安全的核電廠與沒有去處的核廢料持續影響台灣居住與生態環境。然而就在遊行啟動的前兩週,行政院長江宜樺拋出以公投方式解決核四問題的議題,除了引發朝野一陣「公投議題」攻防外,也使得這場遊行更引人注目,當然綠盟也立即以「核斃(何必)公投,直接停建核四」回應,不願落入鳥籠當中。

但無論是直接廢核還是公投停建核四,當下台灣社會對於核能問題隱然不再一如過去為求經濟發展無條件地支持核電,相反的,還有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發起「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號召不少藝人、明星投入反核的行列,顯然台灣島內有不少企業家也憂心著核災對經濟影響的不確定風險,甚至可以說是對台電核安管理的不信任,但無論如何,一如許多遊行參與者指出的,核災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一旦發生了,也許有些人能躲得遠但還是有人根本走不了,但誰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藍綠政客的「鳥籠」

反核所號召的巨大反對聲勢,若從政黨的關係來看,2000年民進黨上台前,反核與黨外運動、民進黨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但從民進黨執政後到下台後的這10年間,反核運動雖然仍擺脫不了民進黨的陰影,但已非過去那般的緊密。此間在反核議題上的主客關係已非綠營說了就算數,遊行前民進黨曾一度將國民黨所拋出停建核四公投定位為對馬英九的不信任投票,但這樣的言論隨即就自行「下架」。反核遊行的主辦方雖然與民進黨還維持一定關係,但是在議題的自主性上已不容許個別政黨藉此揩油。

就民進黨而言,反核過去總是聯繫著公投,然而連著幾年大選綁公投的政治算計後,台灣島內的公投實踐已體現兩個不能:不能真正反映民意,不能擺脫政黨操作。國民黨在反核四的議題上拋出公投,看似奪回了核四興建的議題主導權,但還是迴避作為立院多數黨政治責任,還是操弄了公投,不能擺脫政黨算計;無論未來兩黨在核四公投門檻上的討價還價結果為何,公投顯然已不能回應全台近20萬上街反核民眾的聲音。

過去是民進黨拿手的公投議題,現在則為國民黨所用,雙方的戰場從停/續建核四的決策較勁轉變為投票動員的政治算計,這無疑也會使整個社會反核的輿論往公投議題上集中,然而將政策決定權交由公民去議決,表面上是鼓吹「直接民主」、「公民自主」,實際上卻是「政治卸責」與「民粹動員」,說到底把核能安全與國家能源政策拿來作公民表決,是再荒謬不過的事情!

專業不是真相的保護殼

真正應該對核四或核能安全負起責任的,並非是政治人物而已,當然還包括整個興建與支持核四運轉的台灣電力公司與背後的經濟部。台灣核安之所以長年遭到質疑,正是因為從興建到營運的不透明,以及屢屢追加的天價預算;甚至面對民眾質疑時,動輒以電價上漲、導致限電等來恫嚇民眾,對於核安也屢屢以專家保證、三級品管來回應。這些一層一層的外衣逐漸被反核團體所揭穿之際,卻鮮見擁核的專家學者再為核四辯護。

過去核電建設主要是賴美國所提供的技術與設備,在台灣還沒能培養出相關核能知識與控制人才的年代,核電廠分別由美國的幾家企業所包辦,如奇異、西屋等,在國內則是由蔣氏家族所掌握的工程顧問公司來承作相關工程。於是乎,從核電在台灣落地的第一天起,就標誌著帝國主義與威權統治的烙印,時至今日即便普世對核電已有別於過去的擁護,然而台灣壟斷核電知識的小圈圈依然存在,而且始終將核電與經濟發展劃上高度等號,但卻從不正面回應核電安全的問題。幾次核安事故以及國際對電廠安全評估的結果,都證實台灣的核電廠營運能力、核電廠的確大有問題,也是核電在台灣無法取得民間信賴的原因。

過去依賴專家核電的結果,我們在台北這個人口密集的大都會周邊擺放了兩顆不定時炸彈,影響北海岸、墾丁沿海的生態環境;也需要不停的進口鈾燃料、製造核廢料送往蘭嶼威脅達悟族的生活環境。專家從沒有告訴我們這些廢料到底對人體有什麼影響,一如歌手陳昇所說「核廢料這麼安全放總統府就好了!」,專家一心所想應該是如何為經濟發展添加柴火,好讓電力供應資本家的工廠、以及一條條把人送到工作地點的捷運、高速鐵路,卻始終無法交代台灣的電力發展規劃與乾淨綠能的藍圖,甚至無法提供一個永續發展的能源策略,而台灣就這麼被核能糾纏近40多年仍無法開脫。

反核一二三四武

回頭看這條崎嶇的反核之路,過去在民進黨執政期間雖一度停工卻又宣布復工,在其執政的8年期間,也未訂定減核或廢核的相關規定,這幾年又在選舉前後持續地操作反核四的議題,在立場上的搖擺性可見一斑。況且,當綠盟提出停建核四,並且要求核一二三儘速除役的訴求下,民進黨卻將主要的反核論述與動員集中於核四停建單一方面。當在民間社團已然拒絕公投停建核四選項後,該黨卻仍然規劃相關的公投宣講計畫,很明顯與民間社團出現落差,隱隱約約是一種技術上反核,然而實質上不一定反核的立場。

非核家園的宣示,不應當只是局限於興建中的核四廠,對於核一二三廠的提早除役也應當有所回應。蔡英文於去年選舉提出的2025非核家園宣示,充其量只是反了一個核四,而對於運轉中的各核電廠,還仍有10多年的營運期,這並不是一個直接的非核家園,而是一個以拖待變的減核計畫罷了。因此,反核不能以公投來達成、不能不去除專家壟斷的核能知識、不能倚賴民進黨搖擺的立場!

核能的運用,在20世紀的歷史中是伴隨著戰爭而發展的。核電看似是核能的和平用途,但也不過是核軍火工業的副產品,台灣今日若能拒絕核電,也不過僅是拒絕了美國向外輸出的核能設備。然而,真正的非核家園不是只有拒絕核能的運用,而更應該提昇至拒絕以核武作為國際強權(也就是帝國主義國家)的依靠;亦即:單單反核四是最沒有建設性的,反核最起碼就是要反核「一二三四武」,反核也不能只是反核電、反核武,更要反對種種帝國主義挾核子武器對其他國家所造成的壓迫與威脅!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