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期】我們在河南鄉村的記憶

山村、孩子、台灣老師

■ 吳讚軒(政治大學東亞所)

河南1

教育是改變農村生活的重要工程,由於農村師資條件不足,因此外來的教育資源與教學經驗,可以輔助農村教育的發展。(圖 ∕ 吳讚軒)

由於研究所專業緣故,一直以來都在關注中國大陸的政經社的變化,再加上每年寒暑假都會造訪大陸,對於中國大陸社會並不陌生,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城鎮化的腳步,農村的發展發生重大的變化,軟硬體的不斷建設,力求農村的經濟發展與生活的改善。其中教育仍是改變農村生活重要的一項工程,由於農村教育資源稀缺,師資條件不足,反而抑制農村下一代的教育文化水平,因此外來的教育資源與教學經驗,可以輔助農村教育的發展,一方面可以把更多資源投入農村,另一方面可以將良好的教學方式與當地教師交流,更大程度地在最小的成本下,提供最好的教育,因此這個暑假我毅然決然的投入了農村教育服務的行列。

夏令營的開始,一系列繁複的準備工作才要開始,作為活動的主要聯繫人的我,開始與農村當地組織聯繫,透過信件的往來與當地組織取得聯繫。其中教材的準備非常辛苦,依照程度以及地區的不同來調整教材的難易度,由於農村我們無法掌握每個學生的英文程度,因此在事前準備上我們仍費了不少的苦心,除了準備簡單的遊戲外,更準備不少吸引小朋友的獎品,試圖增加小朋友學習的熱情,例如:在英文教材上我們選擇美國小朋友耳熟能詳的英文兒歌,希望能吸引他們對於英文的興趣,並配合著我們的帶動唱。

時光飛逝,一轉眼英文營已經結束近半個月,當初的甜美回憶仍歷歷在目,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對我們以及當地孩子是一輩子難忘的回憶。

這是我第一次站在講台上當老師,也是第一次面對年僅十歲的小朋友,初次見面,小朋友顯得特別浮躁與開心,身為老師的我卻不敢流露生澀與疲憊的神情。也是因為小朋友年紀的關係,我們從最簡單的英文名子開始教起,每個小朋友在事先我們都給了一個英文名子,但似乎小朋友不懂得自然發音,往往死記硬背的將英文念法記得,顯然小班的程度仍令我們捏把冷汗,因此在唱歌與背誦英文單字時顯得格外吃力,特別是那些比較繁複的單字,有些小朋友甚至不懂如何發音或害羞發音,因此在教學的前幾天就令我們感到巨大的挑戰,但唯一欣慰的是班上仍有不少程度較好的學生。

十來天最大的收獲莫過學會如何當一名稱職的老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不斷的尋找自己,不斷在失敗中學習,有時候在教學時,小朋友的態度可能會影響教學的熱誠,終於體會到老師在課堂上對於學生反應的關注,因為我們也是人,也需要學生們的熱情。

其次是學習團隊合作與獨立自主,短暫的相處中不乏經驗豐富的老師們,當然也有大學部的學弟妹們,我們來自四面八方,來自不同專業,因為緣分而聚集,各個都具備獨一無二的本領,但農村的經驗卻是欠缺的。在台灣我們往往無憂無慮的把所有事情視之理所當然,但在農村裡,不少是需要我們克服的,起初不少學弟妹無法克服天氣的炎熱與生活的環境,但也在最後的幾天慢慢適應,對我們來說無非是種磨練與體驗,也是一種生活的成長。

最後要感謝這次接待我們的胡寨村所有的朋友們,因為有你們,我們才能把台灣的教學經驗帶到河南的土地上,我很感恩這路上遇到的每個朋友,即便是調皮可愛的小朋友,在教學的過程中小朋友們不僅學到知識,更令我成長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