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9期】我們都是查維茲

一個沒有美國的拉丁美洲

■  魏三多

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Hugo Chavez)去世了,受到舉世矚目的拉美「左轉」浪潮今後的走向備受關注。關於查維茲的逝世,歐美主流媒體幾乎一面倒地額手稱慶,並大談今後拉美政治的民主化與經濟的自由化。
相反地,多數拉美國家、非洲和加勒比海國家領導人卻都以出席葬禮表達對查維茲路線的支持。出席3月7日葬禮的大批民眾中,許多人身穿代表執政黨的紅色衣服,手捧查維茲遺像,揮舞著委內瑞拉國旗高喊:「查維茲不死,他還活在世上,革命持續進行。」

無論拉美未來走向如何,光是查維茲現象就足以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拉美為什麼會出現查維茲這樣的人物?為什麼他能產生如此可觀的影響力?為什麼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甚至還說:「我們都是查維茲」?

中等收入陷阱

追溯拉美現代化進程的發展不難發現,查維茲領軍的「向左轉」浪潮,與幾十年來拉美國家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發展困境存在密切關聯。1970、80年代,拉美國家集體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依靠低工資的增長優勢不再,而尖端科技的生產與研發又無法與發達國家競爭,原來的增長機制和發展模式無法順利轉型,經濟陷入長期停滯,社會矛盾加劇。面對此一困局,起初的走向不是左轉而是右轉,大部分國家普遍選擇「舉債增長」,在飽嘗債務危機苦果後,90年代又在IMF「結構調整方案」壓力下全盤接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結果導致貧富懸殊加劇,經濟發展停滯甚至倒退。根據美洲開發銀行的資料顯示,整個1990年代,拉美平均經濟成長率只有1.5%,超過40%民眾生活在貧困之中。

1998年12月,查維茲首次當選委內瑞拉總統。此後,包含查維茲在內及其後來曾經多達十幾個拉美國家掌權的中間偏左或左翼政黨,都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贏得選舉上臺執政的。就此而言,拉美「左轉」浪潮直接導因於對之前「右轉」發展思路的否定,代表了拉美尋求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新的努力方向。
 
拉美國家的共識

雖然拉美國家不約而同的這一波「向左」的發展思路,在光譜上包含著從溫和到激進的立場。但仍具有幾個共通之處:

首先,是反對新自由主義,強調國家對經濟的自主性,由國家而非跨國公司控制本國自然資源。其次,不同程度地尋求與美國保持距離,看重與世界各國發展多元的貿易關係。使得拉美不再是美國的後院。第三,尋求拉美一體化,參與並推動沒有美國參與的地區一體化進程。第四也是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大力推動社會正義,高度重視通過社會變革縮小貧富差距,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

事實上,致力解決貧富懸殊和獲得發展的自主性以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趨勢,早已是拉美國家的共識。查維茲作為拉美左翼的領頭人物,在任期間的政績尤為突出。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03年至今,委內瑞拉的貧困率從62.1%降低到33.6%,失業率更是大幅減少。查維茲對拉美政治版圖、外交格局和發展理念的深刻影響,不言而喻。正是基於這一背景,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才會宣稱:「我們都是查韋斯」。
  
美國「後院」一去不復返

西方主流媒體高調的宣稱,後查維茲時代,拉美左翼反美勢力將走向式微。這是因為沒有看到拉美「向左轉」的浪潮,根本不是依靠某個政治強人意志貫徹的結果。拉美作為美國「後院」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

事實上,拉美各國選民的政治取向、社會意識形態向中間偏左轉化,主要來自於選民對切身利益的注重,因此經濟和民生成為決定政治走向的因素。如果排除美國武力的介入或煽動軍方政變的可能性,可以樂觀的估計,左翼思潮主導拉美政治仍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目前左翼政治力量在許多拉美國家執政,從全地區來看形成了左翼、中間偏左和中間偏右三分天下,而以左翼居主導地位的政治格局。

2012年拉美中間偏左政黨在一些國家舉行的大選或地方選舉中再次取得重大勝利,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格局。墨西哥的革命制度黨、多明尼加解放黨在大選中獲勝;巴西、智利和尼加拉瓜等國的地方選舉中,中間偏左力量也取得了重大勝利。這些選舉結果表明,左翼的政治版圖在擴大,近期內難以發生根本性逆轉。

當然,這不等於說查維茲的發展理念和政策不存在缺陷。多年來,委內瑞拉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社會治安無明顯好轉,對石油的嚴重依賴沒有改觀,國家治理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委內瑞拉石油資源豐富,1960年代已率先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但2010年人均GDP為6831美元。儘管被聯合國列為拉美財富分配較平均的國家之一,距離擺脫中等收入陷阱之日仍可望而不可即。

查維茲雖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謝幕了,但他的發展理念與實踐經驗,必將為拉美和世界各地中等收入國家的現代化進程,繼續提供豐富的借鑒和養分。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