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期】歐洲一體化進程

歐盟20年:應對挑戰攜手前行

今年11月1日是《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生效20周年紀念日,也是歐洲聯盟(歐盟)正式問世20周年。

分析人士認為,20年來歐盟「抱團取暖」,各成員國在政治、經濟一體化方面付出艱苦努力,實現了統一貨幣——歐元,吸收了大批中東歐成員,在地區合作領域開創諸多先例,國際影響形成合力。不過,在制憲、債務等問題上歐盟仍面臨挑戰,實現《馬約》所描繪的宏大藍圖尚需時日。

經濟步伐先於政治

《馬約》提出了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的目標。至今,歐盟已成為一個擁有28個成員國,人口超過5億的大型區域一體化組織。

各成員國朝著鞏固基礎、消除壁壘、實現進步、改善民生、促進均衡發展的目標前行,並主張通過實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臺上弘揚聯盟的個性。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道路上,歐盟不斷邁出新的步伐。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歐盟當前在經濟和政治一體化方面的步調並不一致,搭建政治聯盟的緩慢步伐拖累了歐盟一體化的發展速度。

位於英國倫敦的國際金融智囊——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主席大衛說,《馬約》生效後,歐盟在建立貨幣聯盟方面走得很快,實行了統一貨幣歐元,但在政治聯盟上進展寥寥,而政治聯盟又是整體經濟金融穩定和貨幣聯盟穩定的一個必要條件。

在債務危機爆發後,歐盟開始重新強化財政紀律,並制定相應獎懲機制。但專家認為,要確保經濟和貨幣聯盟的穩定,歐盟最終還是需要在政治聯盟方面取得實質進展。

歐盟建設尚待完善

2009年12月,《里斯本條約》正式生效,這是歐洲政治一體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歐盟擁有了所謂「總統」和「外長」,即歐洲理事會主席與歐盟外交和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兩個職位。

分析人士認為,《里斯本條約》的生效解決了困擾歐盟多年的制度性危機,提高了歐盟決策效率和行動能力,使其政策更具連貫性和統一性,有助於提升歐盟自身的國際影響力。

儘管如此,法國國際關係專家認為,《馬約》生效20年來,歐盟建設中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完成,如銀行聯盟、執行預算紀律方面等。他認為,從根本上說,歐盟還只是一個政府間協商體制,還應有一個擁有責任和權力的政府與議會參與管理。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應對債務危機上,歐盟主張實施嚴厲的緊縮政策,以此作為向債務國提供援助的先決條件。一些歐盟成員國對此提出質疑,民眾對於歐盟的支持率也出現波動。英國政府開始討論從歐盟要回更多權力,法、德兩國對歐盟的不滿情緒也有所上升,這無疑給歐洲政治一體化帶來新的困難。

一體化任重道遠

20年來,歐洲一體化進程在曲折發展中取得了不少成績:一大批中東歐國家加入後,歐盟版圖更加穩固;歐盟在國際上的地位呈上升勢頭,歐洲國家在許多政策領域加強了協調與合作。

歐洲不少政治家都意識到,在全球化的今天,歐洲國家要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競爭,必須加強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方面的合作,發揮整體優勢,歐洲一體化是順應國際形勢的需要。

《馬約》作為歐盟發展歷程中擁有劃時代意義的文件,為歐洲一體化設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標」。未來,歐洲一體化要走向何方,是考驗歐洲各國的重大課題。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