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9期】大陸「體制內」的台灣人


陳經超:有被接納的感覺

■  鄭璜

廈門是大陸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經濟的
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也是大陸對台
發展的重點城市。(網路圖片)


陳經超是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教師,台灣台中人。台籍教師並不新鮮,但他是教育部所屬高校,也是福建省事業單位錄用的首批編制內的台灣教師之一。

2002年即將從台灣大學農學院畢業的陳經超,萌生了到大陸發展的念頭。「這還要感謝台大非常自由的氛圍,很多老師會將自己在大陸看到的情況說給學生聽,並告訴我們大陸巨大的發展前景。」當時,台灣大學和北京大學同一天招考碩士,到底考哪?他還真是掙扎了一番。「我在北大校園逛了9天之後,被那裡的人文氣息打動了。」

開始幾年,陳經超每次回台灣,親友問得最多的就是「你為什麼去大陸」,如今,親友見到他都說「你怎麼這麼有遠見」。

其實,陳經超在大陸的求職經歷並非一帆風順。200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的他面臨就業的壓力。「當時,大陸沒有相應的政策,台生在大陸找工作有些尷尬:不僅進事業單位和國企無門,連台企都傾向於招錄本地學生。」

為了就業,他在東盛科技實習了近一年時間。2005年,又考取了北大新聞傳播學院廣告學專業的博士。由於此前找工作的艱辛,就讀博士期間,他特別關注全國各地的就業資訊和相關政策。這期間,陳經超注意到福建省2009年5月出台了針對取得內地全日制普通高校學歷的台灣學生的就業新政策:像他這種情況的台籍畢業生,在福建可以進入事業單位、高校工作,並獲得事業編制,同時享受與大陸畢業生一樣的待遇。

「雖然,廈門離台灣最近,雖然已經在大陸生活了8年,但是直到廈大面試時,我才第一次踏上廈門的土地。一到,我就感受到了濃濃的鄉情。街頭巷尾飄來的閩南話自然不用說,廈門的蚵仔煎更是再熟悉不過的小吃。」

去年博士畢業後,陳經超還收到了北京一所著名大學的邀請,但他最終選擇了廈大。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福建省出台的新規中,明確規定「台生在福建省內就業與內地普通高校畢業生在工資福利、社會保險、子女教育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這在大陸是首創,讓我有種在體制內被接納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沒有真正融入這裡生活的人是不會明白的。」

陳經超說,如今,他算是在廈門真正生根落戶了。一度給他帶來困擾的台籍身份,正在逐步變成獨特資源。比如他與其他老師正在合作的一項涉及兩岸的課題研究,可隨時往返兩地的「特權」大大方便了工作的開展。 (來源:福建日報)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