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專題:中國式拆遷與補償,聚焦棚戶區改造 (一)

窮人安居夢 ── 從3000元到10萬元的跳躍

石慶偉

「棚改,對於棚戶區裡的窮人來說,就是最大的中國夢!」今年73歲的老棚戶孟祥禎說,「回遷新樓,我只交了3000元的增加面積款,但現在房子市值至少10萬元!」遼寧省內知名的老棚戶區莫地溝社區,這裡已舊貌變新顏,破爛低矮黑暗的棚戶房已成為附近棚改博物館裡的記憶,一棟棟棚改新居拔地而起。社區廣場有人在悠閒地散步,不時有公車駛來,人流穿梭,走親串友的明顯多起來。

孟祥禎原是撫順市食品廠的一名基層幹部,1958年住進棚戶房一住就是47年,2005年終於回遷新房。他家55平方公尺的兩室一廳整潔明亮,地上鋪著暗紅色的地板,桌上立著一幅他與老伴結婚50周年紀念婚紗照,格外醒目。

「中國夢就是俺老棚戶的安居夢,摸得著,看得見,已經實現!」孟祥禎激動地說,「原來我住的棚戶房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建的,50平方公尺,房子一頭兒已經快塌了,2005年棚改,我回遷這套55平方公尺的新樓,新增加5平方公尺,每平方公尺只交600元建築成本,一共只花了3000元,什麼進戶費等各種稅費全免,等於白給了一套新房;周邊的環境越來越好,房子也增值了!」

只要說起棚改,孟祥禎的話匣子就打不住:「如果沒有棚改好政策,我這輩子就是到死也湊不夠10萬元買套新房!門前的土路變成了柏油路,出門有公交,社區內建起了綠化帶和健身廣場,老棚戶的新生活真是一步登天。」

撫順市房產局副局長王惠德說,撫順制定了優惠的棚改回遷安置政策,拆一平方公尺舊棚房,就免費回遷一平方公尺新樓房,新增加面積每平方公尺只收600元的建築成本。2005年至2009年,撫順基本完成了連片棚戶區的改造,完成總投資52.12億元,安置拆遷居民9.56萬戶、318,200人,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4.6平方公尺,使占全市人口五分之一的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問題徹底解決。

曾長期從事棚改工作的原遼寧省住建廳房地產處處長王殿武認為,棚改是住房保障的成功探索,全省絕大多數棚戶區居民平均只花1萬元左右,就住進了50平方公尺左右的新房,個人資產平均增加到10萬元以上,縮小了社會財富差距,促進了社區和諧。(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