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辰
在大陸,再沒有哪一種商品能夠像房子一樣牽動人心。它承載的已經不是一個居住的空間,而是一種生活狀態,一種夢想,甚至是一種追求。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北京首購房貸者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而在英國爲37歲,在德國和日本爲42歲。很多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忙著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買房。這種急切的購房心態顯然是源於瘋狂的房價。
追不上的房價
2008年小余在北京讀完大學,當時學校旁的房價只有9000多元一平方米;2010年這個數字就翻了一番,攀升至2萬元;2012年更是暴漲至5萬元。說到這裡,這個從廣西來的瘦弱姑娘喘了口大氣,「有一種這幾年工作的錢都白掙了的挫敗感」。
李舒剛剛在北京工作一年,在這一年裡,父親從河北老家跑來北京六七次,專門爲兒子看房子。李父說:「作爲父親,給兒子買個房子,就算完成了任務。」 李舒說他代表了一個群體。這群人爲買房忙得暈頭轉向,拿著父輩的錢,隨著政策調控樓市的踟蹰,等最終晃過神來,房價已經翻了番。
十年之間,北京的房價上漲了6~10倍。中國房地産學會副會長陳國强曾經說,大陸的高房價問題十分複雜。高速工業化和城市化所引發的巨大需求,貨幣供給過大所産生的流動性泛濫,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等,都是推高房價的因素。所有這些因素堆積的結果在一綫城市表現得更加明顯。
可是,就在這漫長的等待中,眼看著手中的鈔票縮水,買一套房的錢可能最後只能買得起一個衛生間,在痛悼等待中逝去的買房機會之際,人們很難再理性看待房價。
在北京賺錢 回家鄉買房
陳晨今年26歲,已經有小孩的她至今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她去年從河北邯鄲老家來到北京淘金。「工作上的熱情很大一部分來自買房子的願望,現在每個月差不多能存2000塊錢,我準備五年之內在老家買一套至少100平方米的房子。」陳晨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她坦言,選擇這份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提供住宿,不用額外花錢租房子。陳晨的丈夫和四歲的孩子目前和父母住在老家的老房子裡。「我當然很希望能把老公和孩子接到北京一起住,不過這樣的話就得租房子,離買房就又遠了一點。」陳晨說。
張庭跟陳晨有著相似的想法。「在北京買房子?我連想都不敢想。」張庭今年三月在重慶墊江老家的縣城買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總價50萬元的房子,首付30%,未來10年每月要還4000元的貸款。20歲離開家鄉,從普通服務生做起,今年24歲的張庭已經是一家經濟型快捷酒店的大堂經理,工資也從4000元漲到7000元。去年有了女朋友後,他和家人開始考慮買房結婚的事情。因爲工作忙,張庭把看房的重任交給了老家的父母。「沒有花父母的錢,15萬元的首付都是我自己交的。」說到這兒,小夥子的聲音明顯高了。「不過以後還貸款可能還得讓父母幫幫忙,4000塊錢的貸款確實有一定壓力。
專家:年輕人買房是不是理所應當
買房難正成爲中國大陸社會經濟中一個最深刻也最獨特的現象。在期盼房價下跌,更多人能一圓安居夢的時候,是不是也想想我們的住房觀念,是不是結婚一定要先有自己的住房?在經濟條件不具備的情况下,是不是一定要買房而不是租房?
專家指出,年輕人事業剛起步或是準備結婚就必須買房,恐怕不是一個理性的觀念。視年輕人買房爲理所應當,是對商品住房定位的一種誤解,應當反思。其實年輕人解决住房難題的途徑非常多元,買不起房子可以租房子,買不起新房子就買舊房子,買不起大房子就買小房子。如果超出支付能力,硬要買房,就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嚴重影響生活水平。另外,年輕人工作變動的空間還比較大,從某種程度上說,買了房子就把自己局限在了一個地方,犧牲了一部分未來選擇的空間。所以陳國强建議年輕人更新居住觀念,把人生的其他內容,比如事業發展放在前面,而不是把買房視作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