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大資料時代的來臨
■ 黃俊傑
「我經常看電視節目,但就是沒在電視上看過。」一項針對今年美國大一新生的調查顯示,紙質飛機票和電視,已成為他們眼中的歷史遺物。
這是主持人芮成鋼的一條微博。與此同時,豆瓣上有447人加入了「不看電視小組」。最資深的組員表示:1992年開始就不看電視。「客人來我家總是很奇怪,你們家的電視在哪?」
皆因電視被貼上了弱智的標籤。在新媒體時代,傳媒需要具有互動性;在大資料時代,廣告商需要觀眾的資料化肖像;在多元化時代,我們需要擁有時間、地點、內容的決定權。能滿足這一切需要的視頻,正在成為傳統電視的挑戰者。這是一個視頻瓦解電視的過程,也是一場生活方式的變革。
新媒體時代的電視
1884年,一個23歲的德國大學生,保羅‧尼普可夫申請了世界上第一個機械式電視的專利。
1900年,康斯坦丁‧波斯基在向巴黎世博會提交的一篇論文中,為這個世界造出了television一詞。
1927年,在聖法蘭西斯科格林大街202號,一個與之後整個電視業的命運息息相關的「電視圖像」被成功傳送出去:一條簡單的直線。
1958年,中國成立了第一個國家電視台北京電視台。1978年它更名為中央電視台,成為中國電視的起步點。
2005年,一家由台灣美籍華人陳士駿等人創立,口號為「Broadcast Yourself」(表現你自己)的網站註冊,名字叫做YouTube。YouTube的第一部影片長度只有19秒。內容是,拍攝者卡林姆站在加州聖地牙哥動物園的大象前說:「這些傢伙有好長好長好長的,呃,鼻子。好酷。」
2006年,被認為是中國網路視頻發展的元年。在風險投資介入下,一大批以YouTube運營模式為藍本的視頻分享網站粉墨登場。
2013年,郭德綱、朱丹、黃健翔、陳正飛等在江蘇衛視、浙江衛視、央視、MTV台當紅的主持人,身份也全部要增加一個——網路節目的主持人。
如今,YouTube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視頻分享網站。而據易觀國際的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網路視頻市場收入規模將達到69.9億元(人民幣,以下同),用戶將近5億。在過去的2012年,電視的廣告和收視率開始與視頻分蛋糕。在北京,電視的開機率僅僅為30%。電視要麼成為客廳的一個擺設,要麼就留給40歲以上的師奶。
只要有Wi-Fi,手機、個人電腦、平板電腦隨時能變成一部遙控器在自己手裡的電視。生活方式的改變,意味著消費者行為的改變——這代表在廣告商關於年度預算的那個圓形圖之中,視頻這一塊的顏色會越來越養眼。
2013年,視頻與電視更多是融合之勢。視頻網站的自製網路劇和電視節目對傳統電視而言只是小浪花,像《中國好聲音》第二年的網路版權依然可以一億元賣斷給搜狐。但是,面對也許不遠的未來,是選擇融合還是戰勝電視台,視頻網站已經開始擁有選擇權;而關於是否轉型,傳統的、傲慢的電視人仍在觀望,但不少人內心已經蠢蠢欲動。
大資料時代的電視
2002年,美國第二大的超市Target,迎來了一個重要的人物,資料分析師Andrew Pole。資料分析師是一個怎樣的工作?
例如,Andrew Pole通過一個迎嬰聚會的登記表進行資料分析,發現孕婦懷孕的不同時期,會購買大包裝的無香味護手霜、善存片等物品。最後他選出25種典型商品的消費資料構建了「懷孕預測指數」,可以預測到顧客的懷孕情況。
通過會員卡的資料和超市購物小票上的資料,一旦有女會員購買「懷孕預測指數」上25種商品之一,超市就可以確定她懷孕了。在隨後給女會員郵寄的商品目錄中,孕婦用品與孕婦廣告便會不著痕跡地進入其中。Andrew Pole加入Target的8年間,Target的銷售額從440億美元增長到了670億美元。
這就是大資料時代。未來的銷售,將不再是針對「一群人」(目標消費群)的銷售,而是針對「一個人」的銷售。而描述「一個人」整個生活方式「肖像」的資料,通過網路就可以輕易得到——一個cookie、一個搜索記錄、一個帳號的註冊資料、一個彈出廣告領取贈品需要留下的手機號碼,你的階層、愛好、習慣都會順利進入資料庫。更何況,還可以通過評論互動、社交媒體等和你保持良好的關係。
電視廣告,就是針對「一群人」的廣告;而視頻廣告,卻可以根據不同的「個人」,來進行推送。《超級女聲》通過短信與觀眾互動,但依然對發短信用戶的基本面目毫不瞭解。至於電視台的電話、短信、微博互動,又如何比得上邊看電視劇邊一起吐槽的彈幕網站?
在大資料時代,有諮詢公司計算,視頻廣告性價比是電視廣告的7倍。那麼,如果有一天傲慢的傳統電視台被視頻網站搶走了心愛的廣告商,那麼它們可以依靠什麼來挽回廣告商的心?
傳統的電視人會驕傲地告訴你:電視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活,那幫搞IT的呆子不懂。內容為王嘛。
真的是這樣嗎?視頻網站的自製節目也許仍未成大氣候,但卻足以用「有聲有色」來形容。更何況,傳統電視真的是內容的王嗎?《中國好聲音》顯然為2012年的中國電視加分,但不要忘記的是,《中國好聲音》並非中國的原創節目。更糟糕的是,《非誠勿擾》火了之後,求職節目就流行亮燈;《中國好聲音》之後,婚戀節目也開始放四把轉椅了。
這就是中國電視的「創意」嗎?好寒磣。
創意時代的電視
也許不是視頻瓦解電視,而是傳統電視人的傲慢與抄襲瓦解了電視。
一旦傳統電視的創意滿足不了觀眾,視頻網站的自製節目就會和電視台的節目在戰場上相見。更何況,視頻網站的創意機構不只是網站或一家製作公司,它的屬性讓它的創意團隊可以是全體線民——人人都可以是電視台。
視頻網站在天價版稅的壓力下,轉向或原創或收購網路作品為劇本,投拍電視劇;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從傳統電視邀請主持人來自製娛樂節目;在缺乏UGC的社會環境和成本考量下,依然用或商業或評獎的方式,扶持個人原創力量。
高曉松的《曉說》是今年的一個贏家。從視頻節目再到電視節目,高曉松成功地讓《曉說》成為了他一個看得見表情的「專欄」。但高曉松卻說:「我不認為中國的視頻網站自己能闖出什麼路。」他認為視頻節目未來將與電視結合得更加緊密。
中國的視頻從業者不乏這樣的想法,視頻網站可以購買電視節目的版權,幫助電視節目進行推廣。網路自製節目也可電視播出,如《青春大爆炸》、《北京愛情故事》等頗難說清是網路節目還是電視節目。事實上,「好聲音」第一季的網路點擊量差不多有十幾億。導演團隊之外,節目組有9個人的專門的視頻團隊。
從行業上說,在目前這個階段,視頻與電視台在尋找一個彼此相處的方式,更像是一種融合,而不是誰瓦解誰的問題。畢竟,視頻網站可以變成「電視台」,但電視台為什麼不能變成視頻網站?
只需要放下傲慢與偏見
即便如此,電視依然面臨被視頻瓦解的威脅——電視機在客廳成為一個擺設,網路電視機上盒、平板電腦、智慧手機卻逐漸成為年輕一代標配。Facebook首任總裁派克說:「未來社交將進入視頻時代。」視頻可能成為人與人關係連接的一種方式——公開課可能會打敗《百家講壇》,更多人互動的視頻婚戀節目可能會打敗《非誠勿擾》,彈幕網站會取代到演播廳舉牌子的粉絲團。
視頻瓦解電視,並非只是電視業的問題。在視頻與電視或親熱的、或提防、或相互鄙視的關係背後,其實是一場已經開幕的、生活方式的變革。
(轉載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