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直通」──「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更高效
今年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多名物流專家認為,連續開通多條直通越南的「物流直通車」,正讓中國大陸與東盟陸路通道再邁一步,將助推「中國-東盟」經貿合作進入更高效的新時代。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說,物流合作是中國大陸與東盟國家經貿往來的重要支撐,只有物流管道更通暢,才能發揮地區間的資源優勢和經濟優勢。然而,此前雙方物流合作面臨著多方面瓶頸。中國大陸與東盟陸路貿易以中越陸路物流合作為主,中越雙方貨物至邊境貨場後,需接駁對方國家車輛,才能進行轉運,進入東盟市場,這給雙方貿易增加較大成本。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相關人士曾調研發現,從泰國至廣西的陸路通道,需經過6個海關,整個行程需一周;這與泰國至廣東海上運輸的時間成本相差無幾,足以顯示中國大陸與東盟陸路物流成本之高。
自去年2月開始,中越之間關於修改汽車運輸協定的議定書和關於實施兩國政府企業運輸協定的議定書正式生效後,中國大陸與越南連續開通深圳至河內、南寧至河內汽車貨物運輸線路;今年以來,廣西崇左至下龍、百色至高平的汽車貨物運輸線路也相繼開通,目前中越已有多條陸路貨物運輸通道互聯互通,極大促進了中國大陸與東盟的經貿合作。
南寧市鑫新航物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超說,通過這些陸路貨運「直通」線路,大陸車輛不需接駁,可直接駛入越南境內目的地;越南車輛也可直抵中國大陸境內目的地,這給雙方經貿往來帶來巨大便利。唐超進一步說,當前「中國-東盟」尚缺乏統一的物流標準,各國物流市場仍未較大程度放開,建議中國大陸與東盟在大貨車通行長度、手續辦理的流程等各種制度、標準和人員上,都建立統一的標準,以減少因各地標準不一所增加的時間成本。
多名物流專家認為,下一階段,中國大陸與東盟應繼續加快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物流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從而推動「中國-東盟」區域一體化。(新華社南寧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