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個月發布限制鋼鐵、鋁製品進口的232項措施之後,3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公佈的「對華301條款調查報告」,又簽署了將對中國進口價值600億美元的1300類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的備忘錄,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對此,全球的觀察家都將目光集中在即將爆發的中美貿易大戰而忐忑不安,而中國大陸卻顯得胸有成竹,除了揚言「奉陪到底」外,3月26日,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原油期貨更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上市,首日交易量突破四萬手,一舉超越了老牌的阿曼原油(OQD)位列世界第三,僅次於紐約原油(NYMEX)和布倫特石油(Brent)。
「石油美元」是繼1971年8月美國片面宣布廢除「美元黃金匯兌機制」後,維繫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儲備的主要手段。從這一天開始,各國為了保障境外石油的取得,在缺乏黃金擔保的情況下仍持續將大量的農工業產品輸美,以換取美元外匯以作為石油支付的儲備。有了石油美元作為手段,美國得以通過跨國資本的全球或區域佈局,將高污染、高耗能、勞力密集段的製造業工序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生產,形成以美國為核心的國際分工體系和製造業差序格局。再通過巨額的貿易逆差,一方面利用國際不等價交換轉移世界各國的資源和勞動產品,廉價的供應美國國民消費;一方面通過美元持續性的境外溢流,將通貨膨脹轉嫁在貿易對手身上,幾近無償地向各國抽取「鑄幣稅」,掠奪世界的財富。如果說,貿易逆差是美國所一手建構的「全球供應鏈」的客觀結果,那麼近半個世紀來的石油美元體系則是美國以「鑄幣稅」的形式轉移世界剩餘的必要手段,兩者互為因果,缺一不可。
川普以貿易逆差為口實,攻訐中國對美進行不公平貿易根本是無的放矢,不是對國際貿易缺乏常識,就是刻意說謊。原因在於,目前以「民族國家」為單位來核算貿易經常帳的方法,根本無法反映製造業供應鏈全球化的複雜本質,既無法體現當前佔國際貿易總量近80%的跨國公司內部貿易(這主要表現為跨國公司的母公司與國外子公司之間,以及國外子公司彼此之間在產品、技術和服務等方面的交易活動),更無法說明建立在製造業差序格局下的區域分工體系在國際商品流通中的結構性意義。中國大陸的外貿結構中有很大部分是加工貿易,輸出到美國的直接消費品中就有高達44%是從其他各國進口的「中間產品」(零部件)。據統計,如果以全球價值鏈的角度來分析,把這些「中間產品」的價值去掉,以貿易增加值還紀行核算,中美貿易順差要比傳統方式統計少了48%-56%。也就是說,表現在中國對美國巨額的貿易順差的背後,其實是隱藏著中國對日、韓、台等東亞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逆差,體現的是美國對整個全球供應鏈的貿易逆差。這還不包括川普政府絕口不提,包含旅遊、教育和知識產權等每年高達3~400億對華服務貿易順差。
以一部在美國起售價為999美元的iPhone X 64G版手機為例:產品的研發、設計在美國完成,處理器與存儲芯片來自韓國,觸控面板、顯示器來自日本。此外,歐洲的德國、荷蘭等公司也提供了其他主要的零部件,最終,在中國組裝之後再出口至蘋果公司。根據路透社一篇報道的估算,它的部件大約價值370.25美元,毛利率高達63%,但僅有1.8%的價值來自中國,並且蘋果公司對整個價值鏈的分配有著絕對的控制權。但是,按照目前計算貿易赤字的方法,幾乎所有的部件成本都列在成品出口地中國的名下。
事實上,美國國民才是全球供應鏈的最大受益者。根據牛津經濟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進口中國製造的廉價生活資料,每年平均幫美國家庭節省850美元的開支。過去的20年來,美國恰恰是利用了中國製造質優價廉的商品,才保證了美國國民維持生活水平的提升,特別是處於負資產狀況、佔總人口近半數的中低收入戶,他們已經遭遇了三十多年的實際工資停滯。因此,總部設在華盛頓,成員包括耐吉、蓋璞、宜家、A&F和全食超市等公司的零售業領導協會,在一封寫給川普的公開信中就說:「關稅是加給美國人的隱形稅,在美國出售的41%以上的服裝、72%的鞋子和84%的旅遊用品都產自中國。對這些商品徵收的關稅就是對每個美國人徵的稅。」與此同時,沃爾瑪、塔吉特百貨、百思買和梅西百貨等大型零售商也發文敦促川普政府不要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美國長期的貿易失衡,其實是美國國民儲蓄率不足的客觀表現,這是一國內部分配結構出了問題,不能從外部(如中美貿易關係)找到答案。更何況,中國出口所創造的外匯,有很大一部分買了美國國債,提供了美元作為全球強勢通貨的支撐。說穿了,去年8月美國貿易代表署所展開的「對華301調查」,根本就與貿易逆差無關,之所以劍指中國,其目的在於抑制中國製造業朝高新科技發展,干擾《中國製造2025》戰略目標的實現。據報導,美國準備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領域包含航空航天、機械、信息通訊產品,這些都是中國製造業升級重點發展的領域,分別可以對應到《中國製造2025》支持的航空航天裝備、高檔數控機床、AI機器人和5G等新一代通信技術。從報告內容來看,美國對中國製造的戒心,主要是中國在產業發展和技術實力上正在超趕美國,打破了美國將中國製造壓制在出口紡織品、服裝、鞋帽、傢具、文體用品等低端製造業的、與美國處於互補性的全球佈局。如今的「中國製造」,不但在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已經具備了與美國直接競爭的能力,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尖端科技領域也呈現與美國並駕齊驅的態勢。
更重要的是,《中國製造2025》所展現的在產業升級結構轉型上的巨大決心、戰略規劃和快速趕超的態勢,已經足以讓美國惶惶不可終日,而以人民幣計價的上海石油期貨交易所的正式掛牌,更是讓美國覺得芒刺在背。此舉不但說明了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能源進口國,將逐步取得國際石油的定價權和石油貿易的話語權,而以人民幣進行交易,更將刺激人民幣國際化成為區域結算貨幣與國際儲備的加速實現。雖說「石油人民幣」在短期內不可能撼動美國的「石油美元」,但他的出現就意味著「石油美元」體系的鬆解,勢必撼動美國通過美元霸權體系向全球搜刮「鑄幣稅」的核心利益。
無怪乎,幾乎是伴隨著川普宣布對中國產品實施惩罰性關稅的同一時間,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就向媒體表示,對中國所採取的報復措施不會是全球貿易的終結,而是將各方重新帶回談判桌。至於羅斯所提出解決中美貿易戰爭的辦法,就是中國進口很多很多的美國液化天然氣,來削弱「石油人民幣」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