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27期] 打造「中國愛」 大陸愛心公益的第一平台——四川衛視


黃俊傑

如果有一張中國電視地圖,湖南的標識會是快樂,江蘇是幸福,浙江是中國藍,重慶是中國紅,陝西是人文天下……,而四川要換上的新標籤則是「愛」。

在中國的電視版圖上,充滿個性的電視臉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北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說:「如今的省級衛視頻道不僅是一個媒體,也是一個區域的形象代表,甚至是一個區域的標誌。」地方衛視定位亦是地方定位,而四川要換上的新標籤則是「愛」——2011年1月1日開始,「愛心成就夢想,公益彙聚力量,和諧創造未來」成為了四川衛視的宣傳語,成為傳播愛的頻道,打造大陸愛心公益第一平臺成為四川衛視的新方向。

為什麼是「中國愛」?

「2008年5月12號那場猝不及防的大地震,它的震中從物理空間上來講是汶川,從精神空間上來講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裏,所有人都完成了一次精神救贖,這一切的理由源自於一個字,就是『愛』。所以一個四川,一場苦難,喚醒了『中國愛』。」這是于丹在四川衛視頻道愛心形象大使發佈會上的說法。
四川衛視邀請了成龍、濮存昕、張國立、李冰冰、于丹,與川視主持人寧遠一起作為「中國愛」的傳播大使。而寧遠主持的話題類節目《寧遠時間》也在今年1月1日首播,話題是慈善、公益、援助等與愛相關的主題。

「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四川衛視的定位是中國愛,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一個頻道的行銷,一個頻道的主題的推出。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公益、慈善、愛,如果能夠把這些真的做好了,它的意義會超出媒體定位本身。我是一個電視人,我覺得做電視做主持是我的一個職業理想,現在做這個同時又和做公益、做慈善連接上了,我覺得特別幸運,這其實將我的職業理想和我的個人理想非常好地連接在了一起。」寧遠說。

以下是川視2011年的「愛的節目單」:除了《寧遠時間》,還有《向祖國彙報——汶川大地震三週年紀念晚會》、電視紀錄片《川魂》、電視紀錄片《從悲壯走向豪邁》、同題的電視直播節目《從悲壯走向豪邁》、電視新聞行動《我們的歷程》、系列紀錄片《重生檔案》、三十集電視連續劇《汶川故事》,還有《中國愛大歌會》、《愛在中國盛典》等節目——這個定位是一種升級:2008年,四川衛視開始將「愛」確立為頻道定位;2009年,四川衛視將品牌形象定義為「愛心成就夢想」;到2011年,電視節目與公益活動的結合,讓「中國愛」正式成為了四川的電視臉。

結合商業策略與社會公益

「為頻道找到一個恰當、準確的定位是各個省級衛視頻道下一步發展的當務之急。因為時下衛視頻道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創新能力不足,節目雷同現象明顯,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四川衛視這個頻道定位有無限的創意與空間可以發揮,但同時又很具象,小到每一個人,大到整個世界,『愛』的情感無處不在,電視節目可以汲取的素材與精神也就十分豐厚。」大陸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李京盛如是說。

按照創收、收視率、覆蓋、節目影響力四個指數排名,湖南、江蘇、浙江、北京、安徽進入前5名,而且它們的地位相對比較穩定。短期內,其他衛視要進入前5位很難。5名到10名,是比較混亂的排名。四川衛視就處於這個排位,在大陸屬於第二陣營的衛視。全中國34家衛視,都要張揚自己。於是乎,才有了各種各樣的定位。

在綜藝、電視劇佔據收視率的中國電視版圖上,看起來不夠娛樂化的「中國愛」,也是川視的一種突圍——這個定位不是一個市場定位,但不意味著它沒有市場基礎。譬如,一個手機企業它最初沒有與四川衛視合作的想法,但知道川視的新定位之後,認為與它的企業文化契合,就有了深度的合作。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陸地說:「省級衛視頻道掀起了一股定位熱,雖然定位是一件重要又困難的事情,但是不定位更有風險,定錯位又會浪費各種資源、錯失發展時機,所以定位非常重要。四川衛視此次『中國愛』的定位,某種意義上是對現在社會上道德沉淪或者說文化標準降低的一種挽救、一種提升。」

「中國愛」就是要做真善美的節目,地震三年以來,四川衛視做的事情,無非就是為了提升四川人對愛的理解。

(本文轉載自<<新週刊>>第340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