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2日,東明大酒店,劉竹承和他的「孩子們」又見面了。「每年我都要把孩子們約到一起吃兩頓飯,順便把給孩子們準備的學費和生活費發下去。加上臨沂的61個孩子,我們這個大家庭的孩子已達到134個。」說這話時,劉竹承一臉的幸福。
被「劉爸爸」改變的人生
在救助金發放現場,已為人師的趙香玉,抱著出生僅3個多月的女兒,為的就是讓「劉爸爸」看看他的「外孫女」。一說起「劉爸爸」對她們姐妹的資助,趙香玉的眼淚就開始在眼眶裏打轉。「是劉爸爸改變了我們姐妹倆的人生,要不是他的幫助,也許我們姐妹倆早就輟學了。」趙香玉哽咽著說。
2006年,趙香玉在魯東大學讀大三,而妹妹趙彩玉剛剛考入魯東大學。那年初,父親和母親都被查出癌症,母親先父親而去,奶奶經不住打擊,很快也離她們遠去。
秋季開學後,為了不耽誤學業,極度悲傷的兩姐妹把臥病在床的父親從濰坊接到了煙臺,在學校後面租了一間小屋,開始了父女三人相依為命的生活。雖然有許多好心人熱心相助,但那個冬天,父親還是永遠地離開了。
上學還是輟學?姐妹倆走到了人生的一個轉捩點上。就是在這個時候,「劉爸爸」瞭解到了她們的情況。隨後的幾年裏,每年劉竹承都給兩姐妹三四萬元(人民幣,以下同)的資助,不僅是學費,還有生活費,還經常鼓勵她們勇敢戰勝命運。正是有了「劉爸爸」的資助,兩姐妹才順利完成了大學學業,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兩次特殊的聚會
如今,在濰坊和臨沂兩地,劉竹承資助過的貧困學子已達到134個。其中,有小學生,有初中生,而更多的是大學生。劉竹承給他們提供的,不光是學費,還給生活費。這兩塊費用加起來,一年就需要100多萬元。而且資助學生的數目是動態的,隨時都在增加。
「如果因為錢,這些孩子輟學了,那他們這一輩子就完了,所以說我要幫助他們,只要他們有出息,讀到博士我都供。」劉竹承說,他說話從來算數。
劉竹承和孩子們已經組成了一個大家庭,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劉竹承都要把孩子們約在一起吃頓飯,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順便把下一學期的生活費發給他們。這兩頓特殊的團圓飯,孩子們充滿期待,因為這是他們「劉爸爸」請的。
「這些孩子,要麼是孤兒,要麼是單親,他們需要家的溫暖,我們聚在一起,一個大家庭,有我這個家長,有那麼多的兄弟姐妹,還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呢?」劉竹承說,他要給予孩子們的,就是一種家的感覺。
在這特殊的「團圓宴」上,劉竹承不止一次地「現身說法」。他告訴孩子們,失去父母不可怕,貧窮更不可怕,人只要有上進心,只要振作起來,一切都會改變,一切都會好起來。這個時候,孩子們才知道,原來,「劉爸爸」也是一名孤兒。
「我們目前是不幸的,但我相信,我們很快就會幸福的。」2007年考入青島大學的王業明在給劉竹承的信中這樣寫道。劉竹承很欣慰,因為「孩子們很聽話」。
富人中的「窮人」
單資助貧困學子一項,一年就要拿出100多萬元,說劉竹承不是富人似乎沒有人信。但熟悉劉竹承的人都知道,他的確算不得富人,單就濰坊台商這個圈子裏,比他有錢的人就多的是,他甚至是一個「窮人」。劉竹承的司機方偉說,每次到酒店吃飯,他都有一個任務,那就是把剩下的飯菜打包,不管是劉竹承請別人,還是別人請劉竹承。
到酒店吃個飯還可以,要是有朋友請他到KTV唱歌,那是說什麼也不去的。一次,方偉拉著劉竹承在濰坊市區走,一個朋友給劉竹承打電話,讓他去唱歌,他一句「走不開」就回死了,然後和方偉說:「看,今晚幾千塊又沒有了,這些錢能幫助多少孤寡老人和失學孩子啊!」然後就再也沒有說話。
有的時候,劉竹承感覺很孤單,也很吃力,那麼多上不了學的孩子靠他一個人怎麼能行呢?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的行列,不管是臺灣的,還是大陸的。
方偉還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劉竹承這些年身體開始發福,腿腳又不好,那部開了30多萬公里的本田車子坐著已經很不方便,上下車都要艱難挪動身體。他一直想換一輛空間大點的車子,最好是越野性質的,而且也去訂了好多次,可到現在都沒有見到越野車的影子。
「真的,在這些有錢人裏面,我就是個『窮光蛋』,我希望我做的事情能起一種帶動的作用,然後,更多的人加入這個行列。這樣,這個社會就會少一些苦難,多一些溫暖。」劉竹承如是說。
愛的火種已發芽
清華大學的王志偉身材顯得有點瘦弱,吃飯的時候,劉竹承就把他叫到了身邊,拍著他的肩膀說,看你瘦的,一定要多吃點。王志偉說,「劉爸爸」的一句話就讓他的淚水差點流下來。
王志偉是壽光市田柳鎮王高五村人,高一時,父親經常腰疼,幹不了繁重的農活,劉竹承瞭解到他的情況後開始資助他,從高一資助到高三。到了高三下學期,王志偉父親的病情有所好轉,能夠為王志偉賺夠學費了。王志偉便向「劉爸爸」提出不再接受資助,讓「劉爸爸」把錢給那些更需要的人。
「這孩子真了不起,一年一萬多塊,如果他不提出來不要這個錢,一點問題都沒有,可他提出來了。他懂得感恩,開始考慮幫助比自己更困難的人,所以我說他了不起。」說起王志偉,劉竹承一連說了好幾個「真了不起」。
已經工作的趙香玉當起了受資助學生和「劉爸爸」的聯繫人,「劉爸爸」很忙,她就幫助「劉爸爸」瞭解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每逢寒假和暑假聚會,很多學生也都是她負責聯繫和通知。
「劉爸爸的資助很人性化。譬如,發放生活費,考慮到男生比女生吃得多,就多給些。考慮沿海發達城市生活成本高,也會多給些。所以我要當好劉爸爸的『信使』,隨時瞭解受助學生的資訊。」趙香玉說。
棗莊學院的張國山是壽光市台頭鎮北官莊村人,他在信中說,在「劉爸爸」的感召下,他加入了學校的青年志願者協會,時常去敬老院、福利學校等地方做義工,真正體會到了奉獻的快樂。
「做這些事情,我不想得到學生們的任何回報,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他們學有所成,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劉竹承這樣說。
資源來源:《濰坊廣播電視報》《城市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