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期】世界第四大灣區橫空出世:看粵港澳大灣區如何佈局

 

深圳市中心建築群夜景。

深圳市中心建築群夜景。

文編/吳松山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通過創新驅動和城市轉型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打造成中國大陸的矽谷和全國性區域經濟增長極。6月20日舉行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透露,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將與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東京灣區等世界級灣區展開競爭 。

業內人士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已從區域合作層面提升至國家發展策略層面,將成為大陸參與全球競爭、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載體。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充滿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互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未來產業」將蓬勃發展,規模有望達到兆元級別。

打造世界級灣區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大陸東南區域發展的「抓手」。結合2016年3月《國務院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將帶來四大投資機遇,即交通基礎設施對接、港口航運中心建設、片區功能改造與產業聚集、產業合作升級,不但會持續推動區內經濟發展,還將進一步輻射相鄰地區。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從全中國發展一盤棋的角度出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所產生的帶動效應,將會向周邊的嶺南地區、西南地區以及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份滲透。此外,其形成的產業升級和城市化經驗,未來還會得以推廣,惠及大陸更多地區發展。

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經濟總量的約60%來自港口海灣地帶及其直接腹地。因此,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將像東京灣區、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等世界公認的三大灣區一樣,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更有望成為中國大陸參與全球競爭、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載體。

粵港澳大灣區是大陸最有條件建設「灣區經濟」的先行區,外向型程度最高,內部聯繫也日益密切,未來有望與上述三大世界級灣區競爭,成為高水準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新平台,未來有望成為第四個國際一流灣區。

這是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一角。 (新華社 毛思倩 攝)

這是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一角。 (新華社 毛思倩 攝)

科技創新產業升級

區位上,粵港澳大灣區南接東南亞、南亞,東接海峽西岸經濟區、台灣,北接長江經濟帶,西接北部灣經濟區,區位上為「灣區群+港口群+產業群+城市群」等疊加。

港口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有深圳港、香港港、廣州港、東莞港、珠海港、惠州港、中山港、江門港等多個港口,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合計超過6500萬標箱;其中,2016年深圳港、香港港、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十,分別排序為第三、第五、第七。在此優勢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是打造世界性科技創新灣區。

目前,粵港澳地區科技創新實力非常突出,有通訊電子資訊、新能源汽車、無人機、機器人等高端產業集群。

以廣東省為例,2016年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9857家,規模居全大陸第一,全省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連續7年位居全大陸第二,技術自給率達70%,有效發明專利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保持全大陸第一。其中,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大陸的56%。另外,粵港澳地區擁有1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3個國家創新型城市、超過200所普通高校和200萬在校大學生,擁有30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華為、比亞迪、騰訊等一大批全球知名的創新型企業。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充滿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從大灣區現有的產業稟賦和未來的產業發展趨勢看,高科技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和以高科技驅動的製造業升級,將成為大灣區重要的發展驅動力,相應投資機會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