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林素卿
一位「80後」大陸青年,用兩年多的時間,獨自騎自行車3萬多公里,途經15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後,又開始環著大陸騎行,並於最近完成最後一站台灣環島之旅。他就是福建泉州青年劉海翔。
劉海翔出生於1983年,是道地的福建泉州人,曾先後在澳門理工學院和華僑大學就讀,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早在12年前,劉海翔還在澳門讀大學的時候,他就熱愛上了單車運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之後,他不僅組織車隊帶著大家騎遊,還自己騎行遊歷大陸的大好河山,曾兩度騎行進藏。
這在常人看來已實屬不易,但在劉海翔眼裡,這只是一個起點,他想走出去做一次環球騎行。他的夢想來自於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深厚淵源。泉州古稱刺桐,在宋元時期達到鼎盛,當時是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的東方第一大港,有「東亞文化之都」的美稱。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有諸多海絲遺跡:開元寺、清淨寺、伊斯蘭教聖墓、清源山、九日山摩崖石刻等。
劉海翔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萌發了騎行重走絲綢之路,助力泉州海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想法。
從2015年9月5日起,劉海翔由義大利威尼斯出發,騎行重走絲綢之路,途經義大利、希臘、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越南等15個絲路沿線國家,歷時250天,於2016年5月11日經廣西東興口岸回到中國大陸。
在回國之後,他又馬不停蹄開始環大陸騎行,並於今年5月14日在台北市圓滿完成環島。目前已累計騎行615天,累計里程30000多公里。
劉海翔的騎行之旅充滿艱辛:一路上出過一次車禍(大巴追尾),壞過1個後輪、1個後貨架、1個坐管夾,破過無數次胎。因為行李太重,斷過20根輻條,磨壞過6副外胎和2套傳動,穿壞過4雙鞋子、2副手套。但哪怕再苦再難,始終不變的是他追逐夢想的心。
劉海翔說,他立志做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在他的自行車身上,用中英文印著「騎行重走馬可波羅東遊路」「海絲起點·中國泉州」字樣,在他穿的運動衫上,「中國泉州」四個大字十分醒目。700年前,馬可波羅就是從泉州離開中國的。
在國外騎行途中,劉海翔有機會就播放自己拍攝的泉州「海絲」宣傳片,每到一處就跟外國友人講述中國故事,講走過絲綢之路的山山水水。
「中國正在高速發展,對世界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沿途許多國家的民眾得知我來自中國,都希望瞭解中國的現狀。我也看到華為、中遠等眾多中資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和建設,造福當地百姓,實現雙贏的效果。」劉海翔說。
哪一段路程最艱辛?劉海翔回憶道,在沙烏地阿拉伯,他頂著40多度高溫和大風沙,橫跨約1500公里的大沙漠,總共騎了半個月。大家印象中沙漠是沒有水的,但他在沙漠天天都可以洗澡,因為沿途的加油站都有供水,也有住宿,有速食「漢堡王」可以吃,還有手機訊號,好心的當地民眾還會主動塞錢或食物給他。
「『一帶一路』建設中有一個目標是民心相通,我也算其中一個案例吧。」他笑著說。
在為期10天的台灣環島之旅中,劉海翔的感觸更多。閩台兩地風俗相近,語言相通,有台灣民眾對他開玩笑說「遠房的親戚來了」,這讓第一次踏上寶島的他毫無陌生感。
在從屏東至台東的南迴公路最高點壽卡段,自行車後輪壞了,只能推著走。在崇山峻嶺的深處,四顧無人,一位駕車經過的台灣民眾主動讓正在發愁的劉海翔上車,還開車數十公里將他送到台東並找到修理店,這讓他感動不已。
「兩岸一家親,這是實實在在的感覺。」本職工作是商業攝影師的劉海翔說,兩岸同胞之間只有多交流,才能消除隔閡與誤解,攜手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