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期】走進中國大飛機研發團隊

♦ 採訪/齊中熙

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架机在上海总装下线2015年,是中國大飛機集中收穫的一年:

11月2日,大陸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正式下線;29日,ARJ21新支線飛機正式交付成都航空公司。

細節決定成敗

53歲的朱廣榮是現任ARJ21-700型號副總設計師。1982年從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系飛機結構強度專業畢業後的30多年,一心專攻飛機結構強度領域。2008年中國商飛公司成立後,他陸續擔任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強度室主任、強度部部長,見證了ARJ21-700飛機型號研製的全過程。

朱廣榮說,身為「強度人」,一定要牢記三句話:「飛機結構強度的安全是強度人的生命」「細節決定成敗」「強而有度,動靜相宜」。這三句話,是30多年間經歷無數次挫折磨難逐漸總結出來的。

2009年12月1日,ARJ21-700飛機101架機在進行第一次2.5G全機穩定俯仰100%極限載荷試驗中突然發生狀況,機身中後部龍骨樑結構由於局部失穩,造成無法承載,試驗終止。

整個強度團隊頓時陷入陰霾。作為領頭人,朱廣榮更是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當天晚上,他請團隊人員喝酒。「那是我們有生以來喝過的最苦的酒,但再苦也要喝下去。從第二天起,我們就找原因,立誓打好翻身仗。」朱廣榮回憶。

「強度人」頂住壓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在試驗基地一住就是7個月!2010年6月28日,同樣的極限載荷試驗順利通過。掌聲、淚水,化解了一年的壓力和艱辛。

年輕的「老將」

C919大型客機結構設計主任設計師劉若斯是個「80後」,但卻是一位富有經驗的「老將」:2005年畢業後,先後擔任前起落架設計員、機頭設計員、艙門設計員、艙門室主任,負責過ARJ21-700的相關設計工作。現在,他擔任上飛院結構設計研究部副部長,主管C919大型客機結構設計研發工作。

隨著C919大飛機研製的推進,劉若斯在上海和外場試驗、製造單位之間飛來飛去,簡直可以在天上畫出一張蜘蛛網。

「他常常是週五晚上出差,利用週末時間解決外場試驗單位的現場問題,周日晚上回來,週一再接著上班。」結構部的苗強設計師說,「如果工作日需要出差,他也是當天幹完活再走,出差現場幹完活立刻回來工作。」

劉若斯說:「這只是為了盡可能快速解決問題,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停留與等待上。」

劉若斯最離不開的,是結構部的兄弟們。

結構部一線設計人員近200人,幾乎都是年輕人,負責了C919全機4萬多個結構零件,80多萬個緊固件設計,要協調的供應商單位87個,獨立交付的產品有116個。

最高標準

趙京洲是C919大型客機項目副總設計師,從事民機研發13年。

C919專案的技術方案是將自動飛行系統綜合到主飛控系統當中。這是在民機領域,只有空客A380和波音B787飛機才實現的功能綜合技術。對於C919飛機研發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研製中,趙京洲和他的團隊先後開展了「大型客機高安全性飛控系統餘度技術研究」「大型客機電傳飛控系統綜合設計與驗證關鍵技術研究」等多項技術攻關,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他所帶領的飛控部參加大陸國家級973項目「民用飛機先進飛行操控設計理念與設計方法研究」申報,已通過立項評審。

2010年4月,C919飛機飛控系統研製進入重要階段,趙京洲和他的團隊工作異常繁重。2010年7月的一天,在與工程模擬器供應商的談判中,趙京洲的聲音極其沙啞,幾度發不出聲音,此刻他正患著重感冒!

儘管如此,趙京洲在談判桌前仍思路清晰。憑著多年的設計和實踐經驗,他提出了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多次否決供應商給出的不合理配置,砍掉外方不合理的設備和價格。從上午9點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趙京洲始終在思考和發言。當他打電話向上級領導請示的時候,由於聲音已經沙啞,對方竟然聽不出打電話的人是誰。

「以最高標準推進大型客機研製」,不但是中國大飛機團隊的研發宗旨,也是激勵他們的重責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