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期】有一種讀書叫「港澳台聯招」:大陸大學面面觀

♦ 文編/中中

no149-10-就學-附圖01(211與985)2017年5月4日,北京大學迎來建校119周年校慶的這天舉辦了「守正創新,引領未來:講述—北京大學建校119周年『雙一流』建設推進會」。「雙一流」已經是欲入門了解大陸大學的必備用語,指的是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對於有意前往大陸就讀大學研究所的台灣學子來說,在選擇上無非是參考台灣教育部認可大陸學歷的標準,也就是涵蓋在「985工程」與「211工程」的學校。然而,在2016年6月,大陸教育部已經宣布「211工程」與「985工程」等規範性文件失效,此舉引起坊間揣測,難道大陸打算廢除這兩個高等教育的重要項目嗎?往後要怎麼從大陸的大學名單中篩選「好學校」呢?對此,大陸教育部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將統一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也就是「雙一流」建設方案,未來的教育資源將更細緻地分配給學科發展完善的系所,並根據當前大陸發展需要讓更多學科在國際舞台上有所提升。

雖然中國大陸已經進入「雙一流」的時代,但「985工程」和「211工程」卻尚未進入台灣學子們的概念中。很多台灣人在選擇大陸的學校時,仍以地域與名校迷思作為主要選擇標準。從選校多集中在福建、北京、上海,以及多集中報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名校」可見一斑,也因此年年出現因志願過度集中而落榜的憾事。在「雙一流」還未正式展開之前,大家仍可稍加認識幾個大方向上的院校分類方式,或將有助作為就學選擇的輔助。

「211工程」與「985工程」

首先有一個較簡略的概念,「985」一定是「211」,「211」不一定是「985」。這兩者通常是大陸學生選擇院校、職場主管依循學歷應聘的主要參考,也是當前台灣認可大陸學歷的主要依據。

「211工程」 於1995年11月經大陸國務院批准後正式啟動,力爭在21世紀初有一批高等學校和學科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大學水準的建設工程。這是中國大陸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共有各類高校112所。

「985工程」的來由是1998年5月4日,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由此,中國大陸教育部重點支持大陸部分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共有39所學校。

在「985工程」和「211工程」中間還有一些學校屬於「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這些大學的層次介於兩者之間,從屬於「211工程」的學校,但不從「985工程」的學校中選擇。這個項目基本上是沒有經歷過合並重組的行業特色型大學,學科精度極高,擁有一至兩個全國頂尖的學科,在行業內認可度極高。

非「985」也能棒棒噠

中國大陸的大學可以劃分為文理(也稱綜合)、工科、農科、林科、醫藥、師範、語言、財經、政法、藝術、體育、民族等類型。

在39所「985工程」大學中,綜合類和工科佔多數。其它類別的學校,即使擁有學科強項也未必能納入。以下列學校為例,雖然過去與「985工程」無緣,但他們在各自領域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在大陸推行的「雙一流」建設中將有一席之地。

醫藥類代表院校: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等。
財經類代表院校: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
語言類代表院校: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
政法類代表院校: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
藝術類代表院校:中國傳媒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舞蹈學院。體育類代表院校: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

「重點大學」

「重點大學」的由來要追溯到50―60年代。1959年,中國大陸正式將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20所學校確定為重點大學。到1960年增加44所。1978年,大陸國務院確定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88所大學為重點大學。直到上世紀末,經過管理體制的調整,大陸的大學形成了中央和省級政府兩級管理,以省級政府統籌管理為主的新體制。少數關係到國家發展全局的學校以及行業特殊性強的學校繼續由國務院委託教育部和其他少數部門管理。多數大學由地方管理或以地方管理為主。

當前正式規範中已不再使用「重點大學」的提法,但是在現代意義上仍被沿用作為原重點大學以及後續重點工程建設的相關學校。目前的「重點大學」有100所左右。

隸屬院校

在上述段落中提到的,管理體制調整後的院校,基本分「部屬」和「省屬」兩大部分。部屬院校分又有教育部和其他部委之分。

教育部直屬的75所院校多是綜合類大學,即一般指稱的一流名校。其他部委院校多是特色鮮明的行業、專業類大學,雖然較不被台灣學子熟悉,但在專業實力上亦不容小覷。

在「985」與「211」流行之前,「中央部委直屬大學」的概念引用率很高。指的是國務院組成部門及其直屬機構直接管理的學校。其中教育部直屬的最多,有75所。其他部委直屬的比較少,其中最多的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7所,譬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最少的僅有1所,譬如外交部直屬的外交學院。

競爭對手少的好學校

錄取率是絕大多數台灣報考者考量的關鍵因素。不少人既有強烈意願到中國大陸念書,又不甘於草率選擇院校系所。基本上,兩百多所參與港澳台聯招的各個院校已經是中國大陸教育部在兩千多所學校中篩選過的學校,學習條件不至於太差。只是在台灣資訊不夠充沛的情況下,學校在台的名氣難免成為唯一或首要選擇。其實參考方向除了前面幾個段落提過的大方向之外,還有一些「漏網之魚」。

以「北京語言大學」為例。由於未列於「211工程」,因此很多人不知道,北京語言大學是大陸教育部直屬大學。在漢語教學領域,北京語言大學擁有諸多國家的教育往來資源,畢業後無論是在大陸或到世界不同地方,都較有條件取得教學機會。

再以「中國地質大學」來說。學校的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的相關科系合併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學校大力構建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導的學科體系,其中「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與「地質學」兩個學科列屬大陸大學排名第一。

假若實在無從抉擇,首先可以從自身熟悉或較有意願的地點來判斷,再來更關鍵的是從兩個方面去了解大學實力。一個是學校的師資力量,院士人數、博士生導師數、長江學者數等,是大學實力的集中體現。一個是學科實力,包括博士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國家重點學科等,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大學的學科建設水平,其中有無國家重點學科是衡量學校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