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29期】[方遠觀點] 雙英對決

「時尚」與「潮流」之爭

張方遠

                         (網路圖片)
美夢之後呢
        1998年陳水扁在台北市長選戰喊出「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到2005年陳水扁競選總統連任的「相信台灣,堅持改革」,再到謝長廷2008年競選總統的「台灣一定贏」,這些口號不斷編織民眾對民進黨執政的「美夢」。
        在這些動聽又感人的口號背後,我們不禁要問:做完美夢之後呢?相信台灣又如何?台灣贏了會更好嗎? 
「民主」淪為口號

        當代西方資產階級的自由憲政民主制度,重視包裝與宣傳。本來應該是包裝政見、宣傳想法,到頭來不過是砸大錢包裝政黨、宣傳候選人。也因此,「選舉行銷學」竟也成為顯學之一。台灣全盤移植了西方的選舉制度,在本質上也繼承了「選主」或「錢主」至上,「民主」反而淪為口號。

        在國民黨馬吳配成軍沒多久之後,民進黨蔡英文的一部競選廣告,成為近來議論的焦點。在這一部名為「台灣.未來.蔡英文」的廣告中,主角蔡英文身處英國倫敦街頭,通過一連串英文問句:“Taiwan, what do you want?”、“Taiwan, where are you going?”、“What’s next?”,最後主角給我們的答案是:
「我是蔡英文,我是台灣人。」

走向一個沒有中國的世界

        當然,蔡英文的這個「只有支持民進黨蔡英文才是台灣人」的答案,已經成為眾人撻伐與反感的對象。光是從這個答案已經可以看出,由蔡英文領導,號稱新世代、新形象、新道路的民進黨,事實上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舊酒,一旦到了重要選舉,台灣國族的想像與建構,就成為民進黨動員的有力工具。

        這部廣告希望將蔡英文打造為具有國際觀的領袖,但從蔡英文一向故意忽視中國的論述來看,她的道路是帶領台灣走向一個沒有中國的世界。而她在廣告中所說的「我是台灣人」,其實是指「台灣國人」,這與她說起訴李登輝是「追殺台灣(國)人總統」的邏輯是一致的。

        當蔡英文將選舉上綱為「是不是台灣人」之爭時,為了選票而與民進黨比賽台獨、比賽反共的國民黨也被迫出手。馬英九7月9日在臉書上發文「我認為,所有在台灣打拼、真心為台灣付出的人,都是台灣人,也都是中華民國的國民」,緊接著在7月12日又發文「血統上,我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我熱愛中華文化;身分上,我認同台灣,為台灣打拚,我是台灣人;國籍上,我是中華民國國民。而我也是中華民國總統。」

        儘管馬英九與國民黨一方面批評蔡英文的廣告,另一方面又爭相表態,我們同樣也要質疑,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是不是已經失去「中國」的內涵?如果雙英在未來都將選舉定調為國家認同之爭,那麼雙英都應該向選民畫一張他(她)們心中的中國地圖,不能只是含糊籠統地說「我是台灣人」。

「時尚」與「潮流」之爭

        國家認同是雙英做為候選人應該向選民說清楚的問題。但是蔡英文這部廣告,卻又點出了台灣民主選制更令人憂心之處。比起撒大錢、噴口水等選風的問題,台灣民主選制的本質與品質更值得我們正視。

        蘇貞昌在台北市長選舉中喊出「台北超越台北」,蔡英文在新北市長選舉中喊出“I Love New”,美麗的辭藻之下是空洞的政見,沒有焦點、沒有靈魂。而蔡英文在這部廣告中的一連串英文發問,她給了一個很糟糕的答案,或者說,她根本沒有給我們答案。台灣想要什麼?台灣何處去?台灣下一步是什麼?

        「不知道」。

        台灣的民主選制已經演變為一場「時尚」與「潮流」之爭。從陳水扁在台北市長選戰首開「扁帽工廠」後,當年支持陳水扁代表的就是「潮」與“fashion”。蘇貞昌與蔡英文在五都選戰中,通過沒有政見的演唱會與晚會,訴諸的也是年輕人對「潮」與“fashion”的支持。2012年總統大選即將來臨,雙英都說要打一場不一樣的選戰,舉辦網友見面會,成立辣妹加油團、網軍與青年軍,開辦Facebook與Google+、搶攻YouTube,其中一人設計「潮T」,另一人搶著發行「酷卡」。

        雙英對這些「戰術」都振振有辭,說是要爭取年輕人與首投族的支持。我們可以預見,「台灣人」、「美夢」、「潮流」、「時尚」與「網路」,將是未來選戰的主軸。當「潮流」與“fashion”成為民主的內涵時,「時尚民主」還是我們的驕傲與光榮嗎?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