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期】對日抗戰從「九一八」開始:大陸歷史教材改「8年抗戰」為「14年抗戰」的深意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中,日軍以南滿鐵路遭毀為藉口出兵佔領瀋陽,拉開了東北人民抗戰的序幕。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中,日軍以南滿鐵路遭毀為藉口出兵佔領瀋陽,拉開了東北人民抗戰的序幕。

文編/魏三多

大陸教育部將於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這一歷史概念的修改到底有何深意?

不否定8年抗戰

在中國抗日戰爭歷史中,8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的全面抗戰;14年抗戰則是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開始的抗戰,包含了局部抗戰和全面抗戰兩個階段。

大陸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強調「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抗戰歷史是為了前後貫通的整體,應在課程教材中予以系統、準確體現。教材修改要求覆蓋大中小所有學段、所有相關學科、所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教材。

多位大陸歷史學者也強調,14年抗戰不是對8年抗戰的否定。南開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玉來說,時間跨度的增加,是對中國人民連續一貫、脈絡清晰的抗戰歷史的一種恢復和升華。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李宗遠說,8年到14年不是改變,而是還原歷史原貌。1937年作為歷史節點的意義,在於全民族全面抗戰的開始,同樣不會被否認。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湯重南說,歷史上使用8年抗戰的提法,是考慮到對當時特殊歷史環境的尊重。恢覆14年抗戰史的提法,更是對歷史真實的尊重。

事實上,近年來,大陸史學界、教育界一直在積極致力於通過教材,引導年輕一代更全面地了解抗戰歷史。

大陸在2011年,頒布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規定了中國近代史學習內容,其中明確提出「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中華民族全國性抗戰從此開始」,「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等。

東北義勇軍在共產黨領導下壯大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發動廣大民眾參加抗戰。

東北義勇軍在共產黨領導下壯大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發動廣大民眾參加抗戰。

增加東北抗戰的學術依據是什麽?

此次大陸中小學教材修改的歷史內容,主要是增加了東北抗戰的時間段。這一修改的學術依據是什麽呢?

有學者認為,14年抗戰這個概念具有科學性、歷史性、原則性與現實性。事實上,大陸學界大約在2005年就結束了爭論,一致認定中國抗戰歷史應為14年。這個標準在紀念抗戰60周年期間得到了貫徹和體現。

從歷史事實來看,首先中國抗戰第一槍在1931年瀋陽北大營就已經打響;第二,30萬東北抗日聯軍在1931年至1937年於白山黑水之間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抵抗,付出了大量犧牲。

從1931年開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逐步推進,中國對日本的反抗和防範也在逐步推進。在1931年至1937年間,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東北義勇軍在共產黨領導下壯大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發動廣大民眾參加抗戰。在此期間,國民黨方面也有東北軍餘部繼續進行對日抗戰,還有十九路軍參加的淞滬抗戰也屬於其中的一部分。

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楊棟梁教授說,我多年呼籲14年抗戰的提法,在多次學術研討會上、論文當中,一直堅持這樣的立場。教材的修改是對抗戰問題認識的巨大進步,令人欣慰。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鬥中的八路軍5位英雄,因寧死不屈英勇抗擊日軍,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鬥中的八路軍5位英雄,因寧死不屈英勇抗擊日軍,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他認為,14年抗戰史的主要依據在於: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連續14年沒有間斷過,中國人民的抵抗從1931年開始就沒停止過。因此,東北的抗戰不僅是東北人民對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更是中華民族持續不斷、不屈不撓的抗爭,都應該計入抗戰的史冊。

很多專家提到,抗日戰爭的時間超過8年不僅僅是中國學者的研究結論,日本著名史學家江口圭一在《日本十五年侵略戰爭史》也提到:「滿洲事變、日中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不是零散、孤立的戰爭,而是彼此有內在聯繫的一連串戰爭。分離華北工作是滿洲事變的繼續,進而引起日中戰爭;日中戰爭的發展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聯繫,它導致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是否取消滿洲事變的產物滿洲國,是日美談判的大爭論點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滿洲事變與亞洲太平洋戰爭之間,也存在直接的內在聯繫。在這十五年中,日本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持續未斷,走上了擴大侵略的道路。根據上述理由,可以將這三次戰爭統稱為十五年戰爭。」

楊靖宇將軍(1905~1940),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百度百科圖片)

楊靖宇將軍(1905~1940),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百度百科圖片)

重新書寫歷史意義何在?

大陸一些歷史專家認為,14年抗戰史能夠最大程度地將為爭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犧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範疇中來。這是對抗戰英靈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8年抗戰不能將為民族而戰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內,特別是東北義勇軍、東北抗日聯軍,他們在最艱苦的環境中流血犧牲,「南有楊靖宇,北有趙尚志」,世界聞名,特別是抗日時期譜寫的義勇軍進行曲。因此,大陸學者認為,這些不被算作抗戰歷史,是極大的不公。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湯重南還表示,在國際上存在一種長期歷史偏見,對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當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嚴重認識不足。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米特在《被遺忘的盟友:中國抗日戰爭》一書中對這種偏見也提出過批評。14年抗戰史的正名,有助於喚醒國際認知,進一步敦促各界繼續接近歷史真實,公允面對中國人民做出的重大犧牲。

總的來說,14年抗戰史的書寫有助於與國際抗戰史研究領域更好地進行對接。譬如日本著名學者江口圭一與家永三郎等,都將中國抗日戰爭起點定位於1931年。這樣的呼應是對日本國內勇於正視歷史、反省罪行的有識之士的一種肯定,有助於警醒各國牢記歷史、珍惜和平。

有大陸學者呼籲,應以此次教材修改為契機,進一步研究梳理抗戰史,消除近年來大陸「抗日神劇」等歷史泛娛樂化所造成的認識混亂以及價值觀扭曲,加強對青少年乃至全社會的歷史傳承,積極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