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0期】[專題]當代中國新農村建設系列報導:農村文化篇(四)


讓農民活得更精采

  

                                               (網路圖片)
        「誰說我們這些農民就只能和泥土打交道?我們對藝術生活一樣有渴望。」
        今年60歲,家住江蘇省徐州市銅山鎮驛城村的魏世國是個農民,農忙之餘,他還要抽空把新鮮蔬菜運到市場售賣。

        魏世國說,以前的生活很單調,回家除了打牌或看電視,不知幹什麼好。後來,村裏成立了腰鼓隊,妻子跟著學跳舞,也把他帶了進來。幾個月前,他花了5萬元買了一輛麵包車,現在每個星期都要帶著幾個隊友,從十幾里外的驛城村趕到城裏,跟專業老師學美聲,雖然路費不菲,但他一點不心疼。「在腰鼓隊,我們什麼都學。我現在打腰鼓、唱美聲、演小品,還上了徐州電視臺。」

        長期以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陸農村一向是文化建設的薄弱地帶。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開展,許多地區鄉鎮的綜合文化站已基本建成,部分鄉村開設了文化活動中心,日益富裕的農民開始過起了自己的文化生活,日子過得越來越精彩。
        來自大陸文化部的資料顯示,過去五年間,大陸投資39億元,支持2.6萬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截至2011年3月31日,需要補助投資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專案共計23746個,建設面積808萬平方公尺,計畫總投資73億元,已完成投資69億元。
        吳江市從2001年起共投資1.4億元打造鎮級文化活動場所。例如,平望鎮文化活動中心占地42.6畝,主體大樓占地2810平方公尺,有可容納530人的小禮堂、書畫攝影展廳、藏書近萬冊的圖書室、多媒體電子閱覽室、平望鎮歷史展館、鄉鎮文藝團隊活動室等。
        不僅鄉鎮文化站的文化服務設備配套齊全,一些富裕的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在規模和配套設施上也不亞於鄉鎮文化站水準,都建有免費的「農家書屋」。
        內陸欠發達的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還將農村文化大院建設列入區十大重點工程之一,納入重點考核體系,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對農村文化大院建設的投資力度。兩年來先後投資近千萬元,在全區十個鄉鎮267個行政村建起了160個高標準的農村文化大院,豐富了全區農民文化生活。
        在一系列「文化下鄉」惠農專案中,「廣播電視村村通」尤其受到農民的歡迎。在「村村通」工程帶動下,大陸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從1997年的86.02%和87.68%提高到了2009年的96.31%和97.23%。(摘自《新華社》)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