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0期】國際瞭望──英國騷亂扯出社交網站如何監管問題

倫敦的騷亂者,50%以上的人使用社交網站(網路圖片)
     
        英國8月份的騷亂引起廣泛關注,不僅社會和經濟因素備受討論,新興的社交網站也被扯進來。
        「臉書」和「撲浪」、智慧手機的即時通信服務「黑莓信使」,這些社交網站被用於組織騷亂。騷亂平息後英國人討論的話題從如何監管社交網站引發到如何監管網路的問題。

        年輕人是英國這次騷亂的主體,而這些年輕人喜歡使用社交網站。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網路犯罪的教授彼得‧薩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在騷亂者這個年齡段的網民中,50%以上的人使用社交網站的頻率超出常規電子郵件。且他們喜歡通過手機使用社交網站。」

        社交網站主要在兩方面被騷亂者利用,一是有人在「臉書」、「撲浪」等網站上發佈各種騷亂資訊和圖片,傳播謠言並進行煽動;二是騷亂者利用「黑莓信使」資訊加密、不易被外界發現的特點,使用該通信服務來商量攻擊目標和互通員警部署情況。
        「新媒體使得事情發展快速演變,有時甚至使觀念像病毒一樣傳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新媒體的教授羅賓‧曼塞爾在給記者的郵件中如此評論,「事情一旦發生,新媒體就會把它放大。」
        不過也有專家強調,社交網站只是一種工具,在騷亂中既有人用它作惡,也有人用它為善。倫敦大學學院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克雷爾‧瓦立克教授告訴記者,騷亂中也有許多市民使用「撲浪」來發送和獲取正面資訊,「比如有人發起了一個名為『騷亂清理』的行動,成功組織了數百名志願者清理騷亂後的狼藉」。
        包括社交網站在內的網路新媒體管理,目前是多國共同面臨的難題。比如在北美,研發黑莓手機的RIM公司所在的加拿大,早有警官抱怨黑莓所用的加密系統削弱了警方監控疑犯的能力;在亞洲,印度政府出於防止恐怖襲擊的目的,已多次要求RIM公司提供對加密資料的讀取許可權。
        「新媒體已經全球化,管理新媒體對各國政府都是挑戰,這已經不是新聞」,曼塞爾教授說。她認為,問題並不在網路本身,重要的是深層次的社會根源。
        而實際上就網路本身而言,對其監管也並不容易。薩默教授說:「網路就整體而言對政府就是個挑戰,因為它既可用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也為犯罪活動提供了管道。而如果要有選擇地控制網路,無論在技術層面還是管理層面都是非常困難的。」
        瓦立克教授更是指出:「網路最開始的設計就是要能抵抗核彈攻擊,因此具有分散性的結構,在天性上就拒絕絕對控制。」這是指網路起源於美國的軍用網路,當時為了預防蘇聯的核打擊,沒有設置中央控制節點,此後網路也一直是分散式地發展。
        騷亂後的英國網路究竟何去何從,引發了熱烈討論。瓦立克教授首先表示:「我認為對於那些已經證實了的,利用網路和社交網站進行的犯罪行為,需要追查和依法起訴,就像對待現實生活中的犯罪事件一樣。」她同時也強調不能因噎廢食:「我認為在危機發生時呼籲關閉社交網站完全是種誤導,好比(車禍後)如果有人提出封閉所有道路,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個壞主意。」
        曼塞爾教授也說,新媒體已問世,但如果僅僅採取一味壓制使用的方式來進行監管,網路將無法發展。她提出了兩個管理方向,一是在讓人們享有網路自由的同時,也要鼓勵他們在網上具有責任心;二是使用已有的法律來進行監管,就像用相關法律監管現實社會中人們的行為一樣。
(新華社電)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