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期】義烏的「外籍調解員們」

2014年以來,義烏同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外商漢語培訓班,已為在義烏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舉辦免費漢語培訓總計6000多人次。 (新華社 譚進 攝)

2014年以來,義烏同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外商漢語培訓班,已為在義烏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舉辦免費漢語培訓總計6000多人次。 (新華社 譚進 攝)

文編/吳松山

擅長多國語言、熟悉中國國情、深諳調解之道……在有著「世界超市」之稱的義烏,來自15個國家的16名外籍調解員組建了一支涉外糾紛調解隊。成立三年來他們成功調解糾紛近300起,成功率高達97%。

這群涉外糾紛調解的「聯合國」隊伍裡都有哪些成員?他們是如何化解中外商客之間的矛盾和怨氣?這群外國調解員們和他們生活的這座城市間正在上演什麼樣的故事?

在浙江義烏經商十多年的新加坡人潘樹法,每個月都有兩天要去義烏市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值班,這期間還要參與調解涉外的貿易糾紛。

義烏因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而聞名天下,全市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萬境外常住人口,每年臨時入境人員超過40萬人次,給城市治理帶來很大的挑戰。

潘樹法在義烏外貿公司主要給新加坡超市及中東供貨。有一次,他訂了一批貨,付了定金,對方卻不知蹤影。「有時發現商品出現品質問題往往是投訴無門,去法院走法律程式又很繁瑣,只好自認倒楣。」潘樹法說。

在過去,就是找個翻譯,從中調解;由於語言障礙,這種舊方法往往使「老糾紛未化,新矛盾又添」。2013年,義烏市司法局設立了義烏市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簡稱:外調委),聘請外籍調解員參與涉外糾紛調解。

目前,這支隊伍的16名外籍調解員,是來自亞非拉等15個國家的在華商人。有來自塞內加爾的貿易公司董事長蘇拉,他還是義烏市人大列席代表,會四國語言;來自蘇丹的歐麥,是一家貿易公司的總經理,經濟管理學博士,在義烏經商多年;來自約旦的商人穆罕奈德,他和中國妻子在義烏開了一家餐廳。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義烏對外貿易越來越繁榮,涉外糾紛也逐漸增多,市場經營戶和外商經常會因為拖欠貨款、品質瑕疵等問題形成糾紛。

蘇拉回憶,一次,一位蘇丹商人在義烏採購了價值3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商品後失聯,義烏市場有許多經營戶都未能拿到貨款。蘇拉得知後,專程自掏腰包趕往蘇丹,通過自己在當地的人脈關係千方百計找尋對方下落,最終討回了300多萬欠款。

今年2月,巴基斯坦客商穆罕默德到外調委投訴義烏商城商戶賣給他的一批塑膠圈「短斤缺兩」,要求全額退錢。潘樹法得知後退掉了當晚飛往伊朗的機票前來調解。潘樹法解釋說,塑膠圈允許有1%的誤差,是不是可以退還扣掉誤差的錢?穆罕默德答應了之後就很快拿到了退款。

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潘樹法參與了10多個糾紛的調解,調解的技巧也越來越嫺熟。他的體會是,耐心傾聽雙方的敍述,從中找出頭緒;幫理不幫親,對事不對人,保證客觀公正;不聽信當事人一面之詞,關鍵看證據。

外調委的中外調解員實行一年一聘,沒有一分錢報酬。但是人人都將其當做自己在中國的一項光榮使命。義烏涉外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三年來,已成功調解涉外糾紛287起,調解成功率96.7%,涉案金額4526.17萬元,為中外客商挽回經濟損失2336.98萬元。目前,義烏市還吸納「一帶一路」以及中歐列車沿途國家的優秀外商加入調解員隊伍,為義烏國際貿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