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期】2016年第六屆[創意中國研習營]交流紀實

5文/歐達善

編按

由台灣《兩岸犇報》和《台聲》雜誌共同舉辦青年徵文活動已邁入第六年,本年度徵文主題為〈我的兩岸關鍵詞〉,投稿作品多樣活潑,貼近兩岸青年交往的生活真貌,台灣共有分佈於全台32所大專院校的59位學生報名,計36篇稿件進入決選,評選出優選、佳作、入選共18篇得獎作品,於同年6月1日進行公告,並隨後擇優刊登於《台聲》雜誌與《兩岸犇報》雙週刊,同時邀集得獎同學與《兩岸犇報》的校園聯絡員一同歡聚北京,參加頒獎典禮暨「創意中國研習營」的交流研習活動。以下為本次交流活動的實況花絮。

本屆兩岸青年徵文頒獎典禮特選在富有濃厚歷史意義的北京「台灣會館」舉行,會館初建於清光緒十九年,當時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台灣人多在此處落腳,是在京台灣人重要活動場所。頒獎典禮由兩岸主辦方「全國台聯」與「兩岸犇報社」及「台聲雜誌社」代表共同為獲獎同學進行頒獎,本屆出席的獲獎者為:邱宇聖、許恆御、林承諠、張育銘、李佳穎、洪琳茹、李雅芬、陳泓宇,參與研習營的校園聯絡員們也共同觀禮分享了這份榮耀。

在台灣會館前合影

在台灣會館前合影

今年,創意中國研習營在北京與安徽兩地都有豐富的研習課程,讓營員們在飽覽美景之餘,還要吸收滿滿的新知。研習課程包括了在北京,有魯迅文學院的郭豔老師主講「大陸當代文學中的青年寫作」及中國作家協會的肖金虹老師主講「大陸當代文學(含網路文學)對影視作品的影響」;在安徽合肥,則有未來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憲奇老師為營員主講了「漫談安徽特色文創與動漫產業」,生動活潑的講座內容,挑動了營員深入探索從歷史、文學、文化延伸到創意產業的濃厚趣味。

在魯迅文學院合影

在魯迅文學院合影

研習營停留北京期間,除參觀了台灣會館,拜訪了作家搖籃的魯迅文學院之外,還去逛了充滿傳統與現代衝擊感的南鑼鼓巷、煙袋斜街,在798藝術園區曬文青氣息,在導覽員的細細解說下走訪曾是和珅故居的富麗恭王府。難忘兼有傳統與現代的濃濃京味,但更難忘的是香香的北京烤鴨。

 

參觀科大訊飛

參觀科大訊飛

安徽的省會城市合肥是個迄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在台灣的我們對安徽的印象就是個農業大省,也是改革開放後試行農村包產到戶制的發源地,但殊不知合肥除了新建成的濱湖新區之外,早已成為大陸重要的科教中心,更是國家級的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在合肥高新區創業產業園,當同學拜訪了著名的「科大訊飛」,現場觀摩其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產業技術時,立刻被世界第一的領先技術所驚艷,在「金諾數碼科技」體驗了互動遊戲,令人流連忘返,在「泰尚文化科技」瞭解到安徽動漫產業的發展近況。

在安徽的第二站來到了蕪湖市,這個魚米之鄉如今也早已成為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核心城市。在蕪湖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的「銀湖創客島」和「藍宙創客空間」內,看見同齡人對創業宏景燃燒起的小宇宙,與創客中心的負責人面對面座談,自然而然地引發了許多深度討論。

在安徽第三站的徽州,讓營員充分體會了安徽行層層疊疊的豐富文化底蘊,自主產業的發展與願景,源於對自身文化生活特色的體會與發掘有多深。在擁有870多年的歷史的生活畫卷「宏村」裡,營員感受了徽州式的桃花源思想體現,在徽州博物館中,全方位地研習徽州的歷史、經濟、文化、人物、地理等知識;在徽州糕餅博物館中體驗手作黃山燒餅,在歙縣的屯溪老街漫步,在徽州府衙中當一次知府大人,在胡開文徽墨廠面對面親近傳統製墨與雕硯的工藝,在棠樾牌坊群和許國石坊裡遙想古徽州的光輝歷史與磨難。徽州豐富的非物質遺產有如讓人穿越道時空隧道,只嘆時間太短,不夠將各種體驗都一次收入行囊中。

短短的九天如箭飛逝,營員直到要回家的一刻仍是流連忘返,安徽的「歷史之美、誠樸之美、創新之美」仍深深扣住青年們的心弦:「安徽,等著我,我們一定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