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魏三多
猶記得八年前(2008年),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在華盛頓第一次舉辦,時值初冬季節,黃葉紛墜,冷雨綿綿,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不久,世界彌漫著焦急和憂慮。當年主持首次峰會的美國總統小布希,懇請新興市場國家共同應對繼「大蕭條」之後資本主義世界遭遇的最嚴重危機。
八年後的初秋,G20峰會首次由中國大陸主辦。過去八年來,在G20的引領下,世界逐步踏上艱難復甦之路。這期間,G20雖達成不少共識,但行動力卻有待提升。大部分發達經濟體將貨幣寬鬆政策用到極致,卻在結構性改革方面缺乏建樹。
據專家推斷,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需求不振,保護主義抬頭,金融監管漏洞嚴重,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反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建立在原有以西方為中心的國際格局之上的合作與協調機制顯得失靈。
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經濟總量近90%和貿易量80%的G20,已是當今全球主要經濟合作論壇,它選擇杭州,選擇中國,或許是想為迷茫的世界經濟和混沌的全球治理尋找中國智慧。步入「新常態」的大陸經濟可以為世界經濟提供哪些中國方案呢?在不到四十年裡讓7億多中國人擺脫貧困的社會治理模式,在推動全球包容性增長上能提供哪些中國思路呢?
首次擔任G20主席國的中國大陸提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主張,試圖回答「世界經濟該怎麼看」、「促進世界經濟增長該怎麼做」這兩個核心問題。所以杭州峰會反對過去歐美諸國單純依靠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老路,提倡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從側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長期政策並重轉型。
由於中國大陸主張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共用為目標,提倡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因此,杭州峰會是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代表性最廣泛的一次峰會,以確保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本次杭州峰會提出全球經濟要更包容性的增長,就是想把不發達國家也納入經濟成長的行列,所以本次G20首次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畫,首次就支持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展開合作。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影響全球氣候最巨大的中美兩大國,共同批准了《巴黎協定》文書,為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發揮表率作用。
最憶是杭州。在這裡,不僅是G20獲得了再生的契機,世界和人類也站在了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