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4期】大陸海協會援建原住民部落9座橋梁竣工

海協會援建的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武界吊橋啓用,當地布農族長老以傳統儀式爲新橋祈福。

        【本報綜合報導】南投仁愛鄉法治村位於濁水溪的上游,藏在臺灣中部的山林之間,從臺北驅車前往至少需要近4個小時。當車行下了高速公路經過一段平地公路後,就進了山。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如果遇上雨霧朦朦,車速必須减慢。視線稍好的地方,俯瞰山下,可見三兩聚落散落在溝壑旁,便能想見居住於此的交通不便,還有雨季來時溪水暴漲可能帶來的威脅。


        法治村的武界部落有700多人,生活在溪流兩岸,原本的吊橋年久失修,在莫拉克風災之後更成爲危橋。災後重建了一座不寬的公路橋,人車共用難免危險,而且聽當地人說這樣有橋墩的橋常常因爲洪水來襲而被衝垮,那種情况下吊橋就成爲唯一可用的「通道」。

        2011122日大陸海協會捐款給南投仁愛鄉原住民部落的新橋聯合啓用典禮就在法治村舉行。這項援建計畫是大陸海協會通過臺灣海基會,以專項捐助的方式,委託臺灣原住民族相關團體執行完成,改建和興建因莫拉克風災受損、被毀橋樑共9座,金額逾4800萬元新臺幣。
        啟用典禮當天,武界部落的布農族居民早已聚集在嶄新的吊橋旁。無論男女老少,他們的臉上都掛滿了笑容,一些青年男女穿著民族盛裝,跳起了歡快的民族舞蹈。爲了慶祝這樁喜事,熱情的村民還特地殺了一頭猪,架在路邊的爐火上烤了起來。
        仁愛鄉鄉長張子孝說:「部落的橋樑因爲受災損毀嚴重,對村民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脅。現在橋通了,我們真的是既興奮,又感恩。」法治村的田村長則說:「對大陸朋友的幫助,我們要感恩、感謝,要飲水思源。」
        啓動典禮前,人們在武界吊橋前按照當地部落的宗教信仰,進行了莊重的祈福儀式。臺灣原住民族民意代表高金素梅在典禮上致辭時說,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發生後不久,大陸方面即向臺灣原住民族專項捐款2000萬元人民幣。之後,海協會又通過海基會提供專項捐助近3300萬元人民幣,爲屏東縣來義鄉、春日鄉和南投縣仁愛鄉修建受損道路和橋樑。她說,「兩岸互助,心手相連」,正式啓用的仁愛鄉「吊橋項目」就是一個實例,希望兩岸互動互助能够不斷擴大推動。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