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客的政治經濟學
(網路圖片) |
「換客」是指把自己閒置不用的物品,拿出來跟別人交換對自己有用處的東西,其原則就是不再額外花錢。在「換客」們的字典裡沒有「等價交換」這個字眼,他們的口號是「需求決定價值」,而且什麼都可以換,就是不換錢。
換客的主體是時尚年輕人,追求的是所交換物品的實用性,他們的口號是:只有想不到,沒有換不到。2005年加拿大青年凱爾‧麥克唐納德在當地的物品交換網上用一個超大型的迴紋針,經過16次交易,最終換到一棟別墅一年的居住權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現代經濟學的基礎是把人看成是一個「理性的經濟人」,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著利己的本性,行為目的都是以最小的成本和代價,獲取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等價交換」成為大多數人的行為準則。「別針換別墅」,與其說是奇跡,不如說是對這種「等價交換」的震撼性顛覆,在這種偶然、個別的交換關係中起作用的是使用價值,而不是價值。
過去,人類社會只有藉由貨幣作為中介,才能實現商品的全面交換,每個商品都必須有個價格。如今有了網際網路這個虛擬通路,通過大量的信息媒合,在交換過程中人們對於物的有用性的主觀需要,取代了商品交換的客觀價值,貨幣不再作為一般等價物起作用,從而也喪失了它作為流通手段和價格標準的職能。
「以物易物」看似是原始的商品交易,實際上卻體現了最流行的環保消費理念。換客之間能否成功交換物品,大多以交換雙方的需求為準,而不是等價原則,這樣一來就更加容易將閒置物品盤活,間接地減少了有用物資的廢棄。這些年輕人回歸到「以物換物」的交易方式,以物品的使用價值替代價值進行交換,用自己的閒置物品來換取自己需要的東西,不但可以優化社會資源的分配,還可以在交易中充分的體現個人意志。在這種物物交換背後的期待和情感需要,才是現代人更迫切想得到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