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5期】2012.1月新聞要聞

                                (網路圖片)

12/25 大陸宣布與日本簽訂「金融合作協議」,雙方同意在貿易往來上促進利用日圓和人民幣直接結算的方針,並達成日本政府購買人民幣計價大陸國債協議。專家認為,此舉將會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有可能成為美元地位低落及加速「脫離美元」的契機。

12/27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發表題為「防衛裝備品等海外轉移標準」的講話,由於內容大幅違背「武器出口三原則」,引起國際關注。

1/1 ECFA早收清單自今年開始,出口到大陸,共有農漁產、機械與石化及紡織等437項產品關稅稅率降至零,至此,雙方早收清單合計有94.5%產品稅項降為免稅,台方今年降稅利益保守估計152.7億元。


1/2 繼美國海軍第五艦隊上周巡行荷姆茲海峽,伊朗海軍2日試射多枚中、遠程導彈,繼而結束為期10天的演習。伊朗政府表示,如果西方國家對伊朗石油出口實施制裁,伊朗將封鎖荷姆茲海峽,切斷石油運輸通道。

1/4 福建省交通運輸廳表示,今年將力推閩台車輛互通,經由客滾輪航線進出。按照福建的規畫,閩台車輛互相通行,可借鑒粵港車輛模式,實行兩岸車牌互認。

1/5美國公布了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的法案,並呼籲伊朗石油的主要進口國大幅減少購入伊石油,以切斷伊朗主要的收支來源。

1/6 美國五角大樓發布美軍戰略利益評估報告,強調必須集海、陸、空戰資源為一體,排除「阻止美國進入南海、波斯灣及其他戰略地區的任何行動」。

1/6 歐盟統計局公布,歐元區去年11月份失業率維持10.3%紀錄新高,失業大軍逾1,630萬人。歐盟11月份失業率亦維持 9.8%,逾2,360萬人失業,25歲以下年輕人11月份失業率為22.3%,歐元區則為21.7%。

1/9 李明博赴北京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為朝鮮半島最新情勢與今年可能舉行的中韓FTA談判作準備。今年是中韓建交20週年暨中韓友好交流年,中方外交部表示兩國關係面臨重要發展機遇,此次訪問有助推動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發展。

1/10 台灣經濟部國貿局表示,有關兩岸互設經貿辦事處一事,可望在3月底以前實現,首波設處單位不會太多,採限量措施,外貿協會或電機電子同業公會,都可能列入首波登陸名單中。

1/13 伊朗核子科學家羅斯漢本週在德黑蘭遇刺,伊朗領袖何梅尼指控這起謀殺是經過美國CIA與以色列Mossad情治單位策劃或支持。

1/14 台灣舉行總統大選,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以689萬餘票擊敗對手蔡英文順利連任。對此,大陸國務院台辦發表聲明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得到廣大台灣同胞的支持」。美國白宮亦發表聲明強調「將通過美國在台協會,並根據基於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人民保持密切的非官方關係。」

1/15 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公司一舉調降九個歐元區國家的債信評等,其中包括原本擁有最高評級3A的法國和奧地利。斯洛伐克、馬爾他和斯洛維尼亞也各降一級;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賽普勒斯債務較沈重的四國,則各降兩級。

1/16台灣研究所招收陸生作業提前啟動網絡報名,由本月16日到3月14日截止,共開放上千科系的2000個名額供大陸學生選擇申請。

1/17 伊朗駐OPEC代表哈提比警告,針對西方對伊朗施加原油禁運制裁,其他海灣國家不應增產補缺,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伊朗是OPEC第二大產油國,日原油出口量大約為250萬桶。

1/17 台灣觀光局表示,最快今年上半年,陸客自由行將增加第2波試點城市,且考量區域均衡原則,試點範圍將不僅限大陸沿海城市。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