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5期】說三道四‧點評2011影響台灣未來的七件大事(七)

大陸「十二五」開局大規劃,帶動台灣產業活力
                          (網路圖片)

         2011年是中國大陸貫徹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金融危機與自然災害的雙重挑戰下,大陸經濟在「十一五」期間保持了平穩增長,實現了邁向小康社會的跨歷史性跨越,為加速經濟戰略轉型打下了堅實基礎。
         去年,隨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回落,金融市場劇烈動盪,世界經濟復甦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不但露暴了中國大陸製造業的產能過剩的問題、資源與生態環境的發展制約問題,也凸顯出大陸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緊迫性。

         根據大陸國務院發改委的報告指出,2011年,大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GDP中的比重明顯上升。新能源、新材料、資訊網路等領域取得了相當的成果,在能源結構、資源利用效率方面也有顯著改善;生命科學前沿領域已形成醫藥研發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材料、文化創意產業等國家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逐漸成為投資熱點。
         除了產業結構轉型之外,「十二五規劃」也加大了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將致力於擴大內需提振消費,轉變長期經濟成長「重出口、重投資、輕消費」之發展模式。據估計,「十二五規劃」期間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由201015.7兆元擴增至201532兆元人民幣,增幅近一倍,顯示大陸內需消費市場未來商機龐大。
         大陸的「十二五規劃」雖然是著重在本身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但由於大陸已是世界工場,並逐漸邁向世界市場,不但對全球經濟影響日益深遠,更重要的是其內容還涉及了未來五年的對台政策,以及兩岸經貿合作的政策框架。當全世界都在積極利用大陸作為生產工廠,也卯足全力爭奪大陸內銷市場之時,台灣實在無法忽視兩岸產業日漸緊密的垂直分工,以及大陸經濟崛起的事實,應該善用大陸經濟快速成長的動能,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助力。
         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時代來臨之際,兩岸關係對台灣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影響至鉅,我們應該在各自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下,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歷史契機,提升兩岸在農業、新興產業、品牌與技術標準、金融服務等面向的合作,相信以台灣的軟實力(Soft Power),加上大陸的硬實力,必可優勢互補,創造兩岸產業的合作商機,增加雙方的就業機會,為兩岸經濟發展再創高峰。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