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期】引進大陸技術回台灣:北京科技大學台生蔡明城

♦ 文/記者:程朔、實習生:楊天寧

溫和暖男好運動

北京科技大學台生蔡明城,一個身材略瘦、一臉笑容的男生。那人笑起來的時候,眼睛會瞇成兩道縫,兩隻大耳朵更能為笑起來的面龐增添許多喜感。「我是機電通信工程專業四年級學生蔡明城!」一隻大手隨著自我介紹的話音一同朝我們遞了過來。微信中,就覺得這位學長應該比較好打交道。面對面了,果然發現他完全是一副熱情而又憨厚溫和的神態。

他把我帶到學校體育館,從遠處看,這座體育館宏偉恢弘,上面刻著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標誌。蔡學長告訴我,他今天準備來見我的時候換上一身休閒裝,其實平日裡總是一身運動裝的,他平時課餘,最常出沒的地方就是這體育館。有點意思!原來這位學長和我很有共同語言,都酷愛運動。

「You may call me Peter, it’s my name in English.」去往體育館的途中,蔡明城先給了我一個更顯親切些的稱呼方式,估計這位學長看出了我的些許緊張,他很體貼、很暖心地讓氣氛融洽起來。「爸爸媽媽一直都希望我能到大陸讀書,而我上高中畢業前也一直沒有去過島外,所以上大學就選擇來到大陸了。」Peter一邊說一邊帶我們進入體育館,特意坐到看台靠上方的位置,這裡乾淨而且清靜,非常適合聊天。

Peter自己介紹說,他祖籍福建,祖輩上很早就遷居台灣北部了。他現在的家在今天的「大台北」,他解釋,這樣說是因為現在的台北其實是原來的兩個地區合併在一起,新形成的區域。Peter的爸爸媽媽都在台北生活工作,家裡還有兩個姐姐,一家5口人一直生活在一起。雖然夫婦兩個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但養育了3個孩子,並沒有太多的負擔,全家人都是「小確幸」的Style。其實啊,沒等他自我介紹,我們一行就從Peter說話不著急、不著慌的舒緩樣子,還有他對我們的熱情和開放程度,判斷出他成長的家庭環境,應該是相當溫和的。

喜歡北京愛美食

「我現在很喜歡北京這座城市,感覺它許多方面都超過大台北了,特別是生活方面,完全沒有什麼不方便的。我要先為北京的外賣服務點個讚,肚子餓的時候,肯德基啦、吉野家啦,通過APP就能足不出戶地在宿舍等著外送。」Peter告訴我們,他對北京的「吃」,尤其印象深刻,因為他其實絕對是資深「吃貨」或說「老饕」一枚!他認為北京在「吃」這方面主要有三個可圈可點之處。首先是上面提到的「方便」;其次是「全面」,在北京無論想品嘗各個省份,乃至世界上任何一種風格的美食,從蚵仔煎到酸辣粉、從通心粉到魚子醬,都不會發愁找不到,而且味道還大都比較純正;最後則是北京本地美食的多樣和特別,驢打滾、炸醬面、冰糖葫蘆、白水羊頭,還有東來順和便宜坊。

「很多東西的材料是一樣的,但生產環境的不同決定了做出來東西的味道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太想吃遍在北京的所有美食,四年時間還沒有吃遍,要抓緊了,否則會後悔的。」就為這個,Peter一直琢磨著研發一款與北京美食有關的專門APP,方便所有像自己一樣的,尤其是台灣的「美食家」們都能更加準確、方便地大快朵頤。

不過,Peter對北京部分地方的餐飲衛生狀況很不放心。「校門口挺多餐館的狀況就是相當讓人不敢恭維的,記得剛到北京那段時間,因為總在外面吃飯,就經常會鬧肚子,全是食品衛生情況不好導致的。」他一臉黑線地評論說,前段時間,台灣的百年老店「犁記」出現了「地溝油」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犁記」本身也是個受害者,他們的產業鏈在台灣一直都是用最好的,沒想到這次卻被供貨商「挖了坑」,儘管它也算是很慘的「躺槍」,但島內從媒體、當局、民眾,到企業本身,都極端重視事件的後續。大陸這方面就好像顯得有些與台灣那邊不盡相同,「主要表現在各方面對『地溝油』濫用、對環境和食品衛生達標的『較真』程度有些差異」。

「台灣有很多夜市啊,北部的士林啦、南部的六合啦,很多人去吃,根本不會擔心。」Peter說,大陸這邊,比如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夫子廟,他都有去過,但都是走走看看而已,見到路邊的垃圾,攤車上的油煙,就已經完全沒有吃的心情了。

大學畢業回台灣

初到北京,Peter感覺到很驚訝,在曾以為大陸包括北京應該還是很落後的樣子,可是從機場到北京城裡的一個多小時車程中,車窗外不斷閃過的高樓大廈、公路立交,就讓他懷疑了自己之前所聞。

「來大陸之前,從我的祖輩那裡了解到的,是大陸的科技水平完全達不到先進國家的行列。」Peter不無憂慮地表示,台灣那邊現在還有不少人是真的不知道。短短幾十年過去,大陸的科技水平、經濟發展水平,都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信息及通訊領域,比如北斗系統即將與美國的GPS系統比肩;在製造業,比如探月工程的飛船和空間站都是自己製造;大陸高鐵已經走向全球市場……所有這些都是比台灣先進的地方。「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機電通信工程師,畢竟看到大陸機電通信領域的進步,我的心很熱,希望假以時日,台灣的機電通信業也能有這麼發達。」Peter覺得,將許多大陸相對先進的東西引入台灣的話,市場肯定是一片大好,而台灣人的生活品質肯定又能上一個台階。

Peter現在用的手機是「小米」。他很喜歡小米創始人雷軍的一句話,「我們的產品可以先用,不好的地方我們慢慢改。」他覺得小米這些年從「不夠好」做到「越來越好」,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很讓人佩服。

「大陸這邊差一些的是在信息領域,但這不是大陸的個性問題,因為全世界絕大多數被使用的計算機軟硬件的核心技術都是intel、apple、ms、adobe這幾家所控制的,沒辦法的。」Peter另外還有一點感覺比較遺憾,就是在大陸不能使用像facebook那類在台灣普遍使用的社交網站。不過,他對在大陸流行的優酷土豆、騰訊視頻等免費資源的存在還是給了很多個讚的。

「雖然喜歡北京,可是我愛台灣。我的家、還有親人都在大台北。所以,畢業後我就會回去島內考研,然後就在島內發展了。」Peter告訴我們,每逢年節的時候,尤其是小長假裡的同學們都回家的時候,自己都會非常想家,而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也讓他擁有了對更多對家鄉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