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隨著大陸公衆環保意識的逐漸提高和一系列治污「鐵腕」政策的實施,由此催生的環保需求刺激了綠色産業的發展,也爲兩岸合作提供了新機遇。6月30日,在剛剛閉幕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5年年會」上,兩岸一些與會者表示,希望兩岸合作導入綠色産業,推動兼顧生態與社會的平衡發展。
近年來,大陸的綠色産業發展迅速。據預計,今年僅節能環保産業就會占到GDP的2%左右,新能源戰略新興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則有可能達到8%左右,這一比例在「十三.五」後還將繼續增長。
不少與會專家認爲,從2020年開始,綠色能源産業將快速發展,傳統的非再生能源消耗量在2040年左右會達到高峰,産量會大量下降,使用綠色能源是大勢所趨。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特聘教授佘日新認爲,台灣把西方先進工業國家成熟的技術引進之後再加以改良,不管在成本還是在效率上,都有很多經驗,未來兩岸綠色産業合作有很大空間。
「兩岸完全具備綠色能源産業合作的可行性。」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說,「兩岸都是能源消耗大戶,但又都是資源小戶,台灣的一些技術目前還是相對比較領先的,而大陸的資金、市場是非常大的。」
大陸國務院不久前印發的《關於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産業,以推廣節能環保産品拉動消費需求,以增强節能環保工程技術能力拉動投資增長,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兩岸對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民間努力也在逐漸開展。台灣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說,目前兩岸之間有兩岸企業家峰會,還成立了經濟合作委員會,選擇一些重點項目在做試驗性合作,綠色産業應該被當成重要課題。(記者∕李驚亞、傅雙琪、鐘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