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期】落腳成都的室內設計師

張榮華&許淵順合伙的台式管理法

文/朱園園

伴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和生活品質的提高,大陸很多城市興起了室內設計行業,人們對於居住環境不斷提高的個性化要求,使得這一行業具備了極大的發展潛力。來自台灣的室內設計師張榮華和許淵順看中了大陸蓬勃的市場,在六年前來到成都創辦了室內設計公司。公司經過這幾年的深耕細作,在成都的室內設計行業積累了不錯的好評,而張榮華和許淵順在收獲了事業的同時,更是證明了自己的眼光。

張榮華和許淵順的設計公司坐落在成都南邊的一片高級住宅小區裡,工作間的設計透出一股隨性但卻精緻的感覺。張榮華的辦公室端莊大方,許淵順的辦公室個性時尚,讓人一望便知兩人的風格不同。

就是這樣兩個個性迥異的台灣人,卻靠著對市場的敏銳把握和專業的設計能力,聯手合作,在成都的室內設計行業拼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創業去哪裡?二三線城市不錯選

成都作為大陸西南的龍頭城市,如今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前往生活、就業。但在六年前,對於很多台灣人來說,進入成都創業仍然是一個大膽的決定。然而張榮華卻認為自己的這個決定並不魯莽。在開設自己的公司之前,張榮華在2002年就因為工作的關係來到了成都,在成都做項目的過程當中,他越發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發掘和深耕的市場。

他回憶道,當時在成都的室內設計行業,不要說國外的公司,就連港澳台的專業人員都很難找到,但高級住宅對於裝修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卻苦於無法在本地市場上找到合適的人選,而走出本地去尋找設計師更是像「大海撈針」一般茫然。正是因為觀察到了這些現象,張榮華認為成都的行業發展潛力非常大,於是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張榮華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其實張榮華第一次來大陸,和大部分台灣人一樣,剛開始也是去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考察了一圈市場之後,他覺得如果在這些城市從事室內設計行業,其實面臨的競爭比台灣更激烈。因為即便在2002年,北上廣深的市場就不僅僅是香港、台灣的公司在競爭客戶了,而是要面臨全球優秀的設計公司或事務所的爭奪。他覺得,台灣的設計人員在那裡的優勢所剩無幾,與其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苦苦掙扎,不如去大陸尋找新的樂土。而做項目的經歷,讓他最終鎖定了成都這座新興城市。

在張榮華考察市場的同時,許淵順也來到了成都,他是隨家族企業一起來開拓市場的,隨著對環境了解的加深,他認為可以在成都邁出自己創業的第一步。他回憶道,當時大陸在政策上宣導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給成都帶來了很多發展機會,這讓他覺得,這座城市充滿了新生和建設的力量,也為他的創業決定增加了不少的信心。

雖然做好了要創業的決定,但無論張榮華還是許淵順,都沒有貿然動作。從2002年開始,張榮華就開始在成都的一些公司擔任顧問,同時也在四川師範大學授課,借此來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的市場和其它情況。許淵順也是抱有同樣的想法,在自己開設事務所之前,他一直在成都的規劃設計行業裡工作,漸漸地積累起了相關資源,為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職場經驗:
大陸幅員遼闊,各地室內設計師在大陸的受歡迎度也存在地域性!在上海的台灣室內設計師就很多,因為上海與台灣同樣是沿海地區,偏愛「海、陽光、大空間」的設計,這也是台灣設計師擅長之處,所以在華東,台灣室內設計師很受歡迎。 而華北地區則因為氣候嚴寒,室內設計要抗寒,多數是韓國設計師的天下;而廣東省由於鄰近香港,在地緣優勢下,香港設計師獨占鰲頭。現在台灣室內設計師最看好的市場,是近來消費力驚人的西部地區。

成都客戶不「龜毛」?要交心也不容易

在對市場環境有了充分了解,並且積累了客戶、行業資源的情況下,張榮華和許淵順在2007年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在經營的過程當中,因為前期準備得當,兩人專業素質又過硬,幾乎沒有碰上太大的困難和波折,生意算發展地順風順水。不過,作為「外來的和尚」,兩人還是花費了一段時間和心力的。

作為設計師,和客戶的溝通非常重要。張榮華說,以前在台灣,想要達到讓客戶滿意是很難的一件事,因為台灣人在很多細節上都會「較真」,用台灣話來說就是「龜毛」,完美主義的要求通常要通過很多調整、完善才能達到。放到具體的設計上來看,有的時候,客戶可能會因為一個很小的配件不合心意而推翻設計方案,對於他來說,這樣的過程雖然痛苦了一點,但最後能夠交出客戶眼裡完美方案,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不過,在大陸以「悠閒性格」著稱的成都人,對待設計方案,顯然隨性很多。張榮華說,剛開始接觸成都客戶的時候,他特別驚訝的是,如果是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客戶,通常第一時間就能和對方簽訂商務合同,而這在台灣幾乎是不太可能發生的情況。後來他漸漸了解,原來成都人的心態放得比較開,這種個性自然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意作風。而且,在本地市場,能不能和客戶談成生意,專業固然重要,人際圈子的影響其實更大。

儘管成都人生性灑脫,但想要打進他們的圈子,其實並不容易。許淵順說,面對四川客戶,一開始在生活、思想、溝通習慣上都經歷了很長的磨合階段。他們也是從在一路跌跌撞撞的摸索中,漸漸了解本地人性格特點的。最初,張榮華和許淵順難免會用台灣的一些觀念或者想法加諸在成都的客戶身上,但很快他們發現,盡管大家同文同祖,但地域差異還是切實存在,這種生搬硬套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於是,他們開始換位思考,慢慢掌握同本地人溝通的技巧,經過幾年的適應,他們開始習慣用成都式的相處方式來切入市場,在發展了業務的同時,也結交到了很多本地朋友。

職場經驗:
不久前,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發布了《2013年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在被列入評估的112個城市中,成都獲得「城市綜合實力」排名第四位,台商推薦度名列第一。成都市場的成熟、相關政策的配套落實,吸引了越來越多台灣人來這裡打拼開拓。

好員工要好老闆帶,台式管理需變通

經過六年的發展,張榮華和許淵順的公司已經小有規模,員工也已經有將近二十個人。作為公司的合夥人,管理員工就成為了張榮華和許淵順的另一項重要任務。

在許淵順看來,兩岸的上班族都非常有工作責任感。成都人在大家的傳統印象中生活休閒,但他覺得這對員工的工作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因為身處設計行業的關係,他並不會刻意對員工做出嚴苛要求,反而希望工作氛圍能夠輕鬆隨意一些,而這對於發揮設計人員的創意會很有幫助。生活中休閒歸休閒,他希望自己的員工能夠在工作中秉持著一份責任感,該負起責任來的時候就一定要勇於承擔。

當然,因為處在管理者的位置,張榮華認為自己的工作動力和員工確實會不一樣,但他不會用同樣的標準去強硬規定員工,他覺得可以用最理性的方式去引導。如果他們能接受當然是最好,不能接受也無妨,畢竟人都存在差異。他說,台灣企業的管理方式是老板會以身作則,比如說9點上班,老板可能8點40就到了,這確實是台灣企業文化的特色。但這一套其實並不適合套用在他們的事務所,反而,尊重員工的意願,給予員工充分的自由,他們的工作勁頭才會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