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8期】群島繁花 2012.05


馬來西亞社會運動的變化與前景

霍媚

                                 (網路圖片)

       2011年7月9日,馬來西亞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舉行的淨選盟2.0和平集會(Bersih 2.0),要求政府改革選舉弊端,成功爭取到約5萬人參與遊行。

       馬國當局事先已經大事抹黑活動訴求、恐嚇人民切勿參加活動、在709當天封鎖道路,出動鎮暴部隊、水炮車和催淚彈,逮捕上千名出席者。政府鎮壓公民社會自發舉行集會的暴行,引來國內外民間團體、非政府組織等強烈譴責,形象大跌。

       2012年首季,馬來西亞迎來至少4場大型的公民集會,出席人數從2500人至2萬人,出乎各個主辦單位的預料。與此同時,政府和警方在處理社會運動時的態度和做法,也出現了改變。在這些遊行集會裡,警方除了派出警員在集會現場維持秩序外,也安排交通警察在會場一帶指揮交通,確保不會像之前集會一樣造成嚴重塞車情況。雖然聯邦後備車隊和鎮暴部隊也在現場待命,不過最終並沒有派上用場。

       馬來西亞的民間社會或是政府,都在逐漸適應和調整他們面對社會運動時的策略和態度。一方面,現執政的國陣眾領袖儘管擔心或「質疑」不斷冒出來,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但是相比709強硬的鎮壓手法,他們現在對各項集會都表現的較為容忍和諒解,以柔性手法勸說或敷衍民間組織的訴求。另一方面,大馬的社會運動開始蓬勃發展,我們可以解讀這些是民間社會不滿以國陣為首的政府施政的一種反彈,包括日益嚴重的貪污問題、經濟惡化等。

       各種民間組織針對社會現況提出不同議題的訴求,雖然集會的主辦單位一般都強調他們是「去政治」的訴求,不過普羅大眾都相信只有打破國陣壟斷的政治局面,才可以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目前情勢看來,反對黨勢力依然會與民間組織緊密合作來對抗當權政府。我樂觀認為長期努力經營的社會運動,將有助促進馬來西亞政治制度的改革,要求當權者更為關注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問題。同時,我們也必須關注社會運動組織如何在捲入政治勢力範圍中,依然維持他們的主體性,不被體制所收編或成為政黨動員資源的問題。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