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8期】兩岸和平發展論壇 2012.04

陸生陸配在台求學、生活沒保障
           (網路圖片)

      【本報台北報導】台灣「兩岸和平發展論壇」4月8日下午在台大舉辦座談會,以「兩岸雙向交流中的衝擊與融合」為題,探討大陸同胞在台生活與求學的制度性問題與社會歧視,邀請到世新大學賴鼎銘校長、政治大學法律系廖元豪教授,以及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高雄市新移民社會發展協會、新移民勞動權益促進會等社會團體與多校陸生聯誼會代表出席,不少陸配及陸生也在會議中參與討論,踴躍表達心聲,吸引了兩岸媒體的共同關注。

       去年台灣教育部核定招收2,141名陸生來台就讀大學、博、碩士班,結果報名1,904人,共錄取1,265人,實際註冊928人,招生成效遠不如預期,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坦言,「三限六不」的歧視意味確實造成招生障礙。他指出,如今台灣各大學面對少子化衝擊的大環境,放寬陸生在台的限制,以及擴大招收大陸學生赴台就學,已成為大學院校的共識,但限於台灣內部政治上的紛擾,許多陸生應該獲得的權益都暫時被限制了。對於未來的陸生政策,他建議應擴大6個省市以外的招生,呼籲台灣政府進一步承認211工程及其他特色大學,開放兩岸大學參加招生博覽會,推動各校自主招生;面對陸生權益,他認為應提供優秀學生獎學金、准許校內打工和參與研究計畫,並儘速解決棘手的健保問題。

      與會的政大法律系教授廖元豪表示,過去民進黨執政是對陸配管得嚴、現在國民黨則是「遇到少數人強烈反對、就縮回去了」,因而造成陸配在台灣是「次等移民、三等公民」,享有的待遇比外籍配偶還差,而台灣自詡為民主自由的環境,不應該存在這樣的歧視。他認為,台灣方面對兩岸人民往來上所涉及的相關法律應朝正面的修法方向走,例如已經拿到身分證的陸配,就應該有在台服公職的權利。他呼籲無論是陸配還是陸生,都應該團結起來展現自己的意願,並藉由理念宣傳獲得台灣民眾的支持以能夠持續性的對立法,甚至是行政部門施壓。

      此次會議最為可貴的是陸生與陸配代表的現身說法,出席的陸生代表總結目前遇到的問題可歸結為六點,包括健保、工讀、辦卡、獎學金、實習、簡化赴台手續等問題,急待台灣有關部門的重視與解決,尤其是陸生無法享有健保的問題,常使陸生「小病通常會一忍再忍」,甚至曾有陸生因小感冒不敢看病而引發肺炎,導致病情太過嚴重而休學返回大陸。

      而陸配方面,更有「高雄市新移民社會發展協會」在會場發起「陸配取得身分證時間六年改為四年」的連署活動,獲得了在場與會者的熱情響應。據了解,大陸配偶結婚六年後才能取得身分證,不如外籍配偶,以及居留期間的保證人制度,形成在台生活種種社會差別對待的根源,為此暗自忍受家暴者有之、遭受工作歧視與差別待遇者有之,此外諸如歧視性的面談制度、長居配額限制、陸配前婚生子女收養限制、擔任公職的制、學歷承認限制、不動產取得限制、未取得身分證前無法加入工會和社團的限制…等等,形成陸配被壓制在台灣社會最底層的制度性歧視。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表示,面對陸生、陸配在台求學、生活,台灣社會內部不能再以「本土優先論」、「台灣安全觀」為藉口,對陸生、陸配採取歧視待遇,而應將陸生、陸配等視為當前兩岸深化交往過程中的「文化交流」新因素,以平等、包容的方式來相互對待,藉此拉出兩岸文化交流的新局面;通過雙方之間不斷良性互動的基礎上,持續增加雙方的政治互信,以「聚同化異」逐步化解政治難題。

      「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研討會」是一系列的主題活動,第三場將於4月28日在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登場,活動將邀請到呂正惠、陳昭瑛、趙剛、藍博洲、趙稀方、黎湘萍等兩岸知名學者專家共同探討「台灣文學的兩岸視野」。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