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谷豐
10月8日,日美兩國政府在東京舉行防衛合作小委員會會議,頒布了《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中期報告。報告序言提出,新的防衛合作指標將考慮擴大自衛隊活動範圍,「適當體現」7月1日日本政府通過的相關內閣決議,強化日美同盟和日美軍事抑制力。這意味著新指針將反映解禁集體自衛權後自衛隊擴大活動範圍和任務的內容。
報告提出,日美將在從「平時」、「灰色地帶事態」到「戰時」的任何階段展開無縫合作。這些合作措施包括海洋安全保障、情報收集、預警偵察、訓練演習、設施和區域利用和防護、後方支援、裝備防護、防空和導彈防禦、臨檢等確保經濟制裁效果的活動、太空網路安全合作等。
在集體自衛權問題上,這份報告說,在日本關係密切國遭到武力攻擊的情況下,新指標將根據日本政府7月1日的內閣決議內容,在日本允許行使武力的狀況中詳細規定日美合作內容。
這份中期報告中,刪除了現行日美防衛合作指標中有關「周邊事態」的提法,強調為反映日美同盟的「全球性質」,日美將擴大軍事合作範圍,強化軍事合作力度,促進與地區盟國、夥伴國的三國間、多國間安保和防衛合作。
眾所周知,日美同盟是在冷戰的特殊歷史背景下形成的一種雙邊安排。冷戰時,《日美安保條約》將日美防衛合作界定為「日本防衛」和「維護遠東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冷戰後,重心由「日本防衛」轉向「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日美兩國1996年簽署《日美安保共同宣言》,1997年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日本從1999年起制定《周邊事態法》等一系列「有事法制」,為日美在亞太地區和全球範圍加強軍事合作鋪平道路。
毋庸置疑,日美修改防衛合作指標後,自衛隊和美軍將進一步在軍事上實現一體化,自衛隊與美軍將在聯合訓練、情報共用和基地共同使用等傳統領域加強合作,日美同盟的範疇也將擴大到應對網路攻擊和太空合作等新戰略領域。這意味著日美同盟的深度和廣度都將得到大幅拓展。
眾所周知,安倍政權一直謀求在防衛問題上做重大突破。比如,安倍早就公開宣稱要修改日本和平憲法,爭取於今年年底修改《日本防衛計畫大綱》,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並致力於增強防衛力量,甚至考慮讓自衛隊擁有攻擊敵人基地能力。在此背景下,美國的推波助瀾令世人不得不懷疑其居心。
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是世界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但日美兩國非但不拋棄冷戰思維,反而不斷強化軍事同盟,威脅地區和平與穩定,這不能不引起世界和亞太地區人民的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