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2期】激發兩岸經濟合作的活力


專家:必須協同創新

                                     (網路圖片)

【新華社】日前「21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在貴陽舉行,與會專家認為,兩岸經貿互動已克服了部分制度性的障礙,凸顯出兩岸經濟合作的巨大潛力與活力,未來兩岸可以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協商平臺上,有效規範與推進兩岸企業間的專案合作,由「優勢互補」提升到「協同創新」的層次。

江蘇省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桑登平說,自《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定》簽署以來,兩岸在生物醫藥產業上合作開發成效顯著,從目前全球生物科技產業發展趨勢來看,至少有30種生物科技產品的專利保護權已經到期或即將到期,這意味著在10多年時間裡,研製和生產相當數量的生物醫藥產品將不受相關專利的限制,兩岸都已經意識到這是雙方加大合作力度的難得機遇。他建議,兩岸在合作及產業鏈分工的同時,推動技術、專利、產品應用、資金、市場及人才等方面交流,爭取兩岸產業合作技術的自主性。

上海浦東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表示,海洋經濟將成為兩岸合作的新亮點和新增長極,為兩岸經濟合作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機遇。他認為,台灣的海洋經濟發展起步較早,對海洋經濟的認知和實踐值得大陸學習和借鑒,兩岸可以在物流航運、海洋旅遊、海洋資源開發、海洋開發技術、科研教育培訓等方面開展合作,深化海洋經濟領域的合作將是促進兩岸經貿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盛九元建議,現階段兩岸可以通過四種路徑入手:一是選擇重點區域,以兩岸直接雙向經濟往來所形成的新的經濟交流交往格局為基礎,加強在海洋經濟領域的對接與合作;二是推動兩岸海洋產業領域多方面、多層次的合作,拓展兩岸產業合作的新模式;三是強化金融合作,構建兩岸共同的利益;四是強化兩岸在海洋經濟合作領域的協商,為今後合作的深化建構起更有利的機制保障。(記者∕李驚亞)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