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期】「創意中國」徵文獎獲選作品

首獎 青春少年中國夢

劉又溱(中央大學機械系)
 

甘肅省山間的孩子們,和我們說著同樣的語言,
雙頰因烈日曬得通紅,卻為了怕我們中暑,
將僅有的銅板換取冰飲料,靦腆地塞在我們手上。

     
  小時候,在每年的生日,都能獲得一隻洋娃娃。撫著她們的金髮,我不懂,為何所有娃娃的面孔,都是西方人。我猜爸爸也不懂,但他說:因為西方人長得比東方人好看。

    中學,穿起制服的我,開始嚮往自由與成長,也好奇這世界其他男孩女孩的繽紛。於是我離開卡通世界,開始著迷於描寫高校生活的美國影集。劇中女孩高挑白皙而美麗,她們富裕多彩的青春是這樣耀眼。

    洋娃娃、白皮膚、第一世界…… 在台灣的所見所聞,彷彿就要我們欣羨著那地球的彼端。

    但這歐美文化的聲色愉悅卻沖激起我濃烈的矛盾與不平。為何在西方媒體的渲染中,亞洲人總是書呆和不解風情?甚至盡扮演被高大白人玩弄的瘦弱跟班。當時的我,幸運得以就讀第一志願的女高,我們18歲,會社交、能念書、敢冒險。青春自信且充滿鬥志。絲毫不若西方塑造且矮化的中國人。

    上了大學,接觸原就深深喜愛的社會人文。

    對於被簡化甚至醜化的共產主義,以及傾向西方資本與新自由主義,而沒有自我路線的台灣社會,有了別於歷史課本的新認知。越戰、美伊戰爭到美金量化寬鬆,每當我愈了解一點真實,就愈無法信任這以美國為榜樣的氛圍。

    終於,懷著探究與尋根的心,我來到最親近卻又陌生的大陸,在三千公里外的甘肅省山間,孩子們和我們說著同樣的語言,對遠方來的大哥大姊親熱又好奇。

    因為怕我們中暑,他們將僅有的銅板換取冰飲料,再靦腆的塞在我們手上。支教期間,有個當地女生與我相當友好,她分享她的感情故事羞澀而溫婉。說出她求知若渴,願走出大山,夢想闖遍泱泱祖國熱情而堅定!

    生於物質程度天壤的兩地,台灣女孩與甘肅女孩竟是同等的細膩與懷抱憧憬。知道我喜歡凱蒂貓,離別前夕,甘肅女孩將兒時父親從城裡回的凱蒂貓布偶,以當地能取得最漂亮的包裝送給我。

    相較於大陸同胞的不分你我與真誠關切,想起過去的懷疑,和台灣多數人對大陸的無知與誤解,都讓我愧疚不已。

    隔年暑假,我在浙江參與了整個月的本科生實習。就讀理工科,對於台灣現今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制的血汗工程師生活,早已見怪不怪。卻在這傳說中生活不自由且不平等的大陸,發現在台灣不敢奢望的工作環境。他們朝九晚五,沒有任何勞工,會被額外的工時剝削。總經理與董事長時常在研發室走動,甚至常聽見工程師們與頂頭上司據理力爭。這是中國在衛星技術領域的頂尖公司。

    為什麼每回來到大陸,竟都與過去在台灣的認知大不相同?在台灣,總以為我們自由開放,而自我感覺良好。若沒有踏入這片華人的發源大陸,我所相信的,必定還是資訊屏蔽後的自滿想像。

    不禁去懷疑,台灣現下的道路,真的是讓我們走向幸福嗎?為什麼台灣人總認為法菜比中餐高檔,為什麼要學韓妞穿衣服?曾幾何時韓製與日本製並列,成為品質的象徵?為何追著歐美日本「先進國家」走,但台灣人連朝九晚五,下班後與家人一聚,最根本而規律的幸福,都成了奢望。

    然而,最重要的,根本價值上的阻攔和障礙,卻是同文同種的兩岸,乃至全體華夏民族,要共同面對的……

    小時候學過一句成語,叫出盡洋相。去年接待武漢朋友來台交流,學到了另一個詞,叫「洋氣」,很有洋味兒,很大器的意思。聽到這解釋,心底震撼又難過。西方的影響,在這不到兩百年,不僅在物質上佔盡優勢,也侵略進我們的價值觀,為何事物有洋味為高檔,為何挺鼻大眼白皮膚,模仿洋人稱作美。連天生樣貌都自我輕賤的民族,要怎能幸福?

    走過長江與黃河。在蘭亭,練習的排比對仗在行書裡蜿蜒。

    在南京,沾染虞美人裡朱顏與日軍屠殺交錯的紅。儘管只是神州千萬里間之一粟。已讓我血脈與思想的認同,回到了中國。

    戰後的艱辛,六十年了。我們的祖父與父輩帶領13億華人,脫離了困頓。國家富了,物質有了,但戰火殘留煙灰依舊覆蓋著中華民族的尊嚴與自我認同。

    恰逢五四,當年山東青年不願見祖國受辱挺身而出。今日的中國,還未療癒百年前受傷的自尊,只要我們還以異族樣貌為美,只要我們還一味追隨他國腳步,只要我們還因政亂血肉分離,中國的傷難以平復。

    我姓劉,老家正門高掛著「彭城堂」。彭城是項羽與劉邦的故土。無論政治如何紛擾。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自許將社會扛上肩頭。我夢想著,看見全球華人永不分裂而相互親近。夢想著每位中國青年都以身為中國人而光榮,在這世界,或許發光發熱,或許安樂知足,都能自豪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是五千年華夏之傳人。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