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4期】開家沒有菜單的咖啡館

許巧娜
吳香佩是臺灣雲林麥寮人,英文名Atila,也是她在廈門咖啡店的名字。

這個幽默的台灣女子確實有魔法。

她有一種能讓人親近的氣質,跟她聊天很自在,在她面前,套用一句網路流行語──不開心「神馬」(什麼) 的都是浮雲,統統拋去!

吳香佩是臺灣雲林麥寮人,英文名Atila,也是咖啡店的名字,店不大,30來平方公尺的樣子。

 Atila,有客到!」一踏進吳香佩的咖啡館,入耳就是這樣一聲清脆的招呼,原以為是店員,沒想到卻是店裡的顧客,「店裡面的每個客人,都是我的家人、我的朋友」。
難怪,迎面一股家的溫馨味道。
創業:夢想照進現實
3年前,在臺灣一家貿易公司上班的吳香佩還是一名標準白領,每天和不同的客人做生意打交道,規律卻乏味。3年後,吳香佩毅然辭了工作,和朋友一起策劃在廈門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館,繁忙卻充實。
這一切,源於若干年前、少女時代的那一個夢想。
 「我在讀中學的時候,曾經和兩個好朋友有過一個夢想,就是開一間名字叫『三個女人』的咖啡館……」
因為好友學業、工作的關係,這個夢想一下擱淺了十幾年,突然要去實現了,卻選在廈門這樣一個離鄉背井的地方,這讓吳香佩自己都覺得很不可思議。「這就是緣分吧,做貿易的時候,我到過廣州、去過深圳,卻始終覺得廈門人的真誠和直接才是我想要的。」當然,在店還沒有開起來之前,吳香佩也遇到了這樣那樣的麻煩。
「比如,我很多臺灣朋友都跟我講,去大陸幹嗎?我的家人也覺得,一個人到大陸會有多危險?可是,人生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你不去嘗試,怎麼知道到底自己要走的路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也有朋友從網路下載一些台商的失敗案例傳給她,要她打退堂鼓,但是她在看完了這些「前車之鑑」後,覺得別人失敗的第一原因是「不合法」,因為這邊的法律和台灣不同,所以後來到廈門時,她全部按照標準程序申請和操作,儘管複雜,卻很順利。
即使朋友和家人一致投了反對票,吳香佩仍然帶著所有的積蓄隻身來到廈門,直到一起合夥的朋友在咖啡店即將開業之前臨時抽股,她的樂觀與堅持又一次受到嚴重的打擊,「那天晚上我真的睡不著了,覺得非常失落」。
只是,不到24小時,樂天派吳香佩又一次通過「自我建設」堅持了下來,「我可以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咖啡館,換個角度想,這樣也不錯啊!」
「現在在台灣,有很多人想來大陸發展,但傳統觀念上覺得這邊不大安全,尤其對女生來說,所以當初家人不是很支持。」可吳香佩認為,在ECFA簽署之後,會有更多人想過來,「誰敢跨出去誰贏」。
Atila,就這樣開起來了,雖然小巧,卻像店裡的咖啡香一樣,在生活的重重壓力下磨出獨特的品味,初嘗微苦,回味醇香。
特色:有時跳舞
吳香佩的店很有特色:你能吃到什麼菜,不僅要看運氣,還要看老闆娘的心情,因為店裡本來就沒有固定的功能表,所以想吃什麼,只能高喊一聲:「老闆娘,今天有什麼吃的?」
然後你就會看到各種「驚喜」出現在面前,不管是層層疊疊的石頭三明治,還是清爽獨特的楊梅茶、香酥脆口的杏仁瓦片……絕難重複,重點是經常還能得到免費招待的待遇。這樣做生意的,恐怕天底下找不出第二個人來吧?
 「做點心本來就是我的愛好,能讓來的客人分享到我做的菜,就是一件開心的事。」吳香佩堅持用最好的食材、最好的配料,因此從大清早的採購食材到開業時間煮咖啡、做西餐到打烊收工,一個人忙得跟陀螺似的,但她卻甘之如飴,「體力上可能會很累,但是精神上很充實,這就是我想要過的生活,所以可以撐得下來」。
店裡面另外一個很有特色的東西,是櫃檯上的那個看起來普通的小貓撲滿。
「到我店裡面來的客人,如果每歎一聲氣,我就會跟他們收一塊錢,扔到撲滿裡,再捐給慈善機構。」吳香佩有點淘氣地搖了搖撲滿,「來我這喝咖啡的人,就是要開心享受生活,怎麼還可以想起不愉快的事呢!」
這時候,吧台上一位妹妹接過話「我們早就把香佩姐當成『知心姐姐』了,有什麼不開心的,往這邊一倒,哪裡還有氣可嘆?」
從撲滿那清脆的回聲來看的確如此。
突然就想起一部從未看過卻記住了名字的香港電影《有時跳舞》,現實生活如此機械繁瑣,曾經的夢想也淪為一杯杯即沖即飲的即溶咖啡。只有那些真正愛生活的人,才會保留著一顆「咖啡心」吧。
收穫:每天都在成長
用吳香佩的話說,正因為Atila打一開始就不是以賺大錢為目標,也沒有定下過什麼宏大的商業目標,所以現在看起來,反而每天都是進步,每天都在成長,這也讓吳香佩更加有成就感。「開店幾個月以來,我交到的朋友,比我幾年來交的朋友還多,這才是我真正的收穫。」
上個月,吳香佩的店裡來了一位先生,這位先生告訴她,其實早在3個月前他就發現樓下新開了一家咖啡廳,但心裡沒把握,給自己「下命令」說3個月後這家店如果還撐著的話就進來看看……於是,很自然的,他成了老主顧。
像這樣的因緣巧合的故事在店內時常上演──本想過來看書的客人,結果跟吳香佩聊了幾個小時;懷孕的顧客突然一段時間消失了,後來打來電話說生了個小baby;店裡播放的音樂是一個來廈門出差的澳大利亞人特意幫她挑的;甚至店裡食物的價錢,也是客人給她提供參考價……
「有時候我會覺得,這是老天安排讓我有自己的咖啡屋和自己的經營方法。」吳香佩說,因為都是她DIY的「私房菜」,想到什麼準備什麼然後再做什麼。
在吳香佩看來,最好的是人跟人的那種感覺,這是屬於真情流露的部分,而廈門這座城市,人情味還蠻濃厚的。
現在,吳香佩的咖啡館已經逐步走上正軌,她時常會把客人在bbs上對店裡的評價,通過網路發回臺灣,讓關心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也能一起分享自己的成就感,家人和朋友也逐漸改變了看法。
 「特別是那兩個女生,都想來看看我替她們完成的這個夢想!」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