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期】海峽兩岸共同守護「神話之鳥」

【新華社∕福州】今年是福建觀鳥愛好者的幸運年,因為他們比往年提前一周在閩江口觀測到「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福建省觀鳥會會員倪光輝是其中的幸運兒,在和來自台灣的愛鳥人士一起,為即將開展的新一輪兩岸「神話之鳥」保育合作做準備的過程中,倪光輝意外觀察到了中華鳳頭燕鷗在閩江口活動。這是今年最早的觀測紀錄,同時也是有紀錄11年以來,最早一次在閩江口觀測到「神話之鳥」。

4月3日早晨八點,倪光輝帶著臺北野鳥學會理事長阮錦松和其他觀鳥愛好者,來到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鱔魚灘觀鳥。「一直到中午,我們都在靜靜地觀鳥。突然兩隻嘴尖黑黑的鳥出現在一群紅嘴巨鷗當中。我當時就判斷這是兩隻中華鳳頭燕鷗。」倪光輝回憶說。

但是中華風頭燕鷗往年多在4月10日左右現身閩江口,這讓倪光輝懷疑起自己的判斷。經過在場眾多資深愛鳥人士的反復觀察和論證,終於確認這兩隻「異類」的確是「神話之鳥」。

中華鳳頭燕鷗,又名黑嘴端鳳頭燕鷗,全世界不到50隻的數量使其成為稀少的極危物種,正是因其稀少而神秘,所以才有了「神話之鳥」的美譽。據介紹,目前在全球範圍內,中華鳳頭燕鷗生活在台灣海峽兩岸之間的無人島和濕地區域,僅在馬祖和位於浙江的五峙山列島和韭山列島繁殖,而福建的閩江口是其重要的覓食、交配地點。因此,對於守護「神話之鳥」,兩岸愛鳥人責無旁貸。

據福建省觀鳥會副會長黃學鼎介紹,從2003年開始,福建和台灣愛鳥人士共同為保育中華鳳頭燕鷗作出很多有益嘗試,如建立網路平臺溝通資訊,每年就鳥類保育和生態保護議題輪流在兩岸開展學術研討,制定共同行動綱領等。

2008年開始,愛鳥人士自發組成不同的基層保育小隊,來到十幾個沿海鄉鎮,給中小學生上鳥類保育課。通過在漁村裡設公眾展板,愛鳥人士向村民宣講護鳥知識,倡議減少海漂垃圾,保護鳥類繁殖、棲息、覓食環境。

為保護中華鳳頭燕鷗賴以生存的環境,2013年,閩江口濕地由市級升級為國家級保護區,當地生態保護力度同步升級。而馬祖也在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地區域內積極滅鼠,宣導當地漁民儘量不要登上棲息著鳥類的無人島,以充分保護鳥蛋安全。

今年,福建和台灣兩地保育「神話之鳥」的合作機制將進一步擴展到浙江省。據福建省觀鳥會會長楊金介紹,未來將在三地開展對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和棲息的同步調查。從2008年開始,福建省觀鳥會和臺北野鳥會、馬祖野鳥會定期選定時間,兩岸愛鳥人士同時在閩江口和馬祖各自觀察,統計「神話之鳥」的狀態和數量,為保育研究做基礎。

「作為繁殖地,多年前,馬祖和浙江已經各自開始保育中華鳳頭燕鷗,但是直到2010年,兩地才有了直接的資訊溝通、交流。」臺北野鳥會理事長阮錦松說,「保護中華鳳頭燕鷗需要兩岸三地更多的協作。」(記者∕曹佩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