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老問題 衝突新情況
巴以問題數十年難以愈合 的傷疤 (網路圖片) |
從2008年底的「鑄鉛」行動到2012年11月的「防務之柱」行動,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新一輪大規模衝突彷彿在復刻四年前的一幕。
依舊是一場發生在美國總統選舉之後、以色列選舉之前的衝突。
依舊是一場嚴重不對稱的衝突。以色列再度展示其壓倒性軍事優勢,「防務之柱」行動20日進入第七天,以色列死傷人數數十,巴勒斯坦則死傷過千人。與四年前一樣,以色列號稱「定點清除」,實則不斷殃及無辜,加薩民眾的苦難獲得幾乎一邊倒的國際同情。
依舊是一場過程雷同的衝突。以色列先使用戰機、軍艦和大口徑火炮遠程打擊,哈馬斯則用火箭彈還擊,雙方同時在國際調停下展開停火談判,談判將決定以軍是否還會像四年前一樣發動地面部隊進攻。
依舊是一場結局不難預料的衝突,以色列顯然有能力輕鬆打敗哈馬斯,但顯然無法消滅仇恨。
盡管如此,與四年前相比,此輪衝突仍有三點新情況值得關注。
一是,雙方軍事實力各有增長。以色列檢驗了新一代「鐵穹」反火箭彈系統的威力,而哈馬斯在遭受密集轟炸時,仍有能力每天發射數十枚火箭彈反擊,且射程更遠,威力更大,顯示其補給能力遠超此前,威脅性遠超此前。
二是,哈馬斯不再孤立無援。連日來,埃及總理、突尼斯外長、阿盟秘書長等接踵訪問加薩,這是四年前未見之景。若將本次衝突視為西亞北非動蕩後一次地區外交關係測試,以色列處境顯然比四年前更不利。
三是,本次衝突發生于中東地區形勢巨變後,包括美國從伊拉克撤軍和多國政權更迭。雙方似乎都希望得到一個相對長期的安全保障,這體現在停火要求「胃口」都不小。以方提議簽署15年以上停火協議和立即停止加薩武器走私,由埃及擔保;哈馬斯則要求解除對加薩地帶的封鎖和對哈馬斯的定點清除,由美國擔保。這些要求無疑反映出有關各方對地區形勢新變化及自身相應處境的評估與考量。
從中長期來看,這場衝突與其說是為了解決問題,不如說是為了提出問題——火箭彈升空或者導彈落地的那一刻,哈馬斯和以色列不僅在宣示各自訴求,更是在試探地區和國際反應。在很大程度上,這是中東外交格局與政治力量組合大洗牌過程中,巴以各自的投石問路之舉。
哈馬斯通過對抗,檢驗了四年來積攢的實力,更檢驗了多國新政權對其支持力度。中東大動蕩發生近兩年來,一直刻意保持低調的以色列大打出手,除了削弱哈馬斯的實力外,警告意味十足,即不管中東外交格局與政治力量組合如何洗牌,以將繼續強硬捍衛自身利益,其決心與行動不容置疑。
過去兩年,中東大動蕩,巴以衝突似乎沉寂下來,但該來的總會到來,巴以問題作為中東一道數十年難以愈合的傷疤,內在變化最終還是要引發舊瘡新痛。同樣的道理,在這場夾雜著老模式與新情況的衝突後,巴以之間會顯現暫時平靜,還是會出現新一輪發作?這恐怕也不僅由以色列和哈馬斯來決定。
只是希望,有關各方在找到新形勢下新的解決方案之前,先停止這總是讓無辜百姓受到傷害的暴力。因為歷史已經對一個老教訓證明多次: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制造新的仇怨。過去如此,現在仍如此。(新華社記者徐劍梅)